这东西,秦振华还真没有听说过,那几年,都在忙来忙去跑着坦克的外销呢,国产三代坦克的研发也不顺畅,哪里还有心情去研究西方一款被放弃的火力系统。
“这套系统,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它主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高度的机动性,适度的火力和可成长的防护性。”张忠介绍起来。
这个高度的机动性,就是说,它可以具备优秀的战术空运能力,不仅仅是美国空军中的那些巨无霸,哪怕就算是C130这样的中型运输机也能进行空运。这就意味着,坦克的自重不能太大。
至于适度的火力,就是并不追求强大的火力,只要求能够具备摧毁假想敌的能力,在当时,美国人主要的威胁,当然还是苏联人的T-72坦克,所以,火力上,只要使用传统的105毫米线膛炮,能够击穿T-72坦克的前装甲就行了。
这些理念之中,那个可成长的防护性,就更是厉害了,按照这种理念设计的M8装甲火炮系统,采用三级装甲防护的设计,这样就可以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和战场威胁灵活快速换装不同的装甲组件,以获得最为恰当的防护能力。
它的一级装甲防护,就是只有基本装甲,这样只能防住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同时这种状态的重量也是最轻的,只有18吨。二级装甲防护就是在其中增加了附加装甲,甚至可能采用先进的间隔装甲结构,这样可以挡住23毫米机关炮的攻击,同时重量也增加了2吨,达到了20吨的数量级。至于防护力最强的三级装甲,继续增加了由爆炸反应装甲组成的重型复合装甲,这个时候的总重已经达到24吨了。
同时,根据技术的发展,还可以换装新型的附加装甲,这样就能获得防护力的进一步提升。
这些,当然就是模块化设计的思路了。
听到了张忠的这些话,刘大军在那里思考起来,然后说道:“你这样的介绍,倒是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我们即将研发的高原坦克,也可以按照这种思路来进行啊。”
下午的议题,很多都在研究高原坦克,但是,经过大家的一番分析,各种东西叠加起来,高原坦克,又变成了主战坦克,又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了。
“为了能够让坦克在高原地区作战,我们的坦克,重量就不能太大,我看,和我们的59坦克一样,36吨的战斗全重,就已经很大了,不能再提升了。”刘大军说道:“这样,配合上我们经过改进的一千马力的柴油机,才能够在高原上疾驰如飞。”
想要让坦克上高原,那就得看发动机,在平原上,59坦克的发动机只有五百马力,到了高原上,同样重量的高原坦克,使用一千马力的发动机,哪怕就算是因为高原动力损失,一千马力缩水成为了七百马力,那也足够了。尤其是,如果针对高原进行专门的改进,提升增压器的性能,或许一千马力缩水成八百马力,甚至是八百五十马力,那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样一来,高原坦克的主要问题就解决了,大家一直都在给高原坦克提升各种指标,后来发现,没有个两千马力的发动机,根本就带不动,现在,够用就好的原则,让坦克的自重下来,这样就完全能够满足高原的使用了。
限制战斗全重到36吨,一切问题全部解决。
“至于火力,我们可以使用105毫米炮,加长炮管之后,对付对面的那些T-90坦克,完全没问题。”刘大军继续说道。
不用扛125毫米的炮管了,这种炮火力过剩,对付T-90,105毫米的坦克炮,经过深挖潜力之后,也已经够了。
“最后,就是我们的装甲防护,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的目标,换装不同的装甲,来达到我们的作战需求。我们也不用搞什么三级防护,只要有两种防护就足够了,一种是主装甲,一种带附加装甲。”刘大军继续说道。
作为军方代表,刘大军对于这款坦克的研发,是有很大的发言权的,他可以提出各种要求,让军工厂去搞研发。
如果要求提得太高,那么,对于军工厂和科研所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因为指标过高无法达到而不得不最终放弃的项目,也是不少的,比如说,当年的三液坦克,就是好高骛远的产物。
现在,军队如果要让高原坦克达到主战坦克的性能,那么,就对发动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两千马力的发动机,根本就支撑不起来,而如果真的提出这种要求来,那国内的技术,根本就实现不了,一千五百马力的发动机还在测试呢,两千马力的,十年之内都没有可能。
“它的悬挂,要具备承受45吨战斗全重的性能,这样,在高原地区,只带主装甲,拥有36吨战斗全重,足以应付对面的威胁,在平原地区,加挂上附加模块,具备43吨以上的战斗全重,应付各种威胁。”刘大军说道。这种坦克,如果只能在高原上使用,那就太局限了,必须要各种地形都能满足才行。
“如果军队能够提出这样的指标,那咱们现在就能投入研制,保证在三年之内,就将这种坦克定型服役。”秦振华说道,现有技术,几乎都能实现,主要还是坦克发动机的功率衰减问题,需要攻关解决而已。
第1802章 两级增压器
“解决发动机在高原的动力衰减问题,主要还是涡轮增压器。”第二天,就在发动机厂里面,召开会议的时候,大家立刻就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了。
高原地区的动力衰减,就是因为空气密度小,氧气含量少,所以,在相同的进气量的情况下,吸入发动机的气缸内部的空气不足,这样就导致了发动机的动力衰减了。
所以,涡轮增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在平原上,涡轮增压是为了压榨动力使用的,而到了高原上,涡轮增压照样是可以增加动力输出的,有了涡轮增压器,发动机就能鼓进去更多的空气了,只是,相比在平原地区,需要吹进去的空气更多,也就是说,涡轮增压器的效率需要更高才行。
至于这个效率究竟需要多高,那就得看需求了。
“可是,我们现在的涡轮增压器,效率已经很高了,继续提升,也是潜力有限。”立刻又有人表示了反对。
“我看,我们需要用两级涡轮增压器。”有人开口说道:“利用这种技术,就能进一步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效率了。”
普通的涡轮增压器,就是一级的,直接有一个叶片高速旋转,将空气提升压力之后,鼓到发动机里面去,这种增压器的效率,目前已经到头了,所以,想要继续提高,就得使用两级增压。
把涡轮增压器分成两组,一组是低压涡轮,一组是高压涡轮,低压涡轮鼓一次空气之后,进入高压涡轮,再进行一次加压,这样,一次不够来两次,就能提升压力了。
“没错,两级增压,当年二战的时候,能飞上万米高空飞机,用的都是两级涡轮增压器,当时能做到,现在咱们难道还做不到?”有人跟着说道,此时是兴致勃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飞机使用的还是活塞发动机,有的是直接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只能在低空飞行,一旦高度增加,发动机的动力就会严重下降,最后飞机的动力不足,就掉下来了,一般来说,这种飞机是飞不到五千米以上的,所以,大部分的飞机都是带增压器的,不管是涡轮增压还是机械增压,总之,给发动机鼓入更多的空气,让发动机的性能更加的强劲,这样的飞机,就能飞到七八千米的高度了,但是,如果想要继续提升高度,那单级增压器就不够了,必须要使用双级增压器才行,那些能飞到万米高空的飞机,都是两级涡轮增压器的。
当时都能做到,现在当然也行了。
听到这话,秦振华立刻就拍板了:“好,那就由你来主持,研发这种专门给高原使用的涡轮增压器,等到研制出来之后,装到咱们的发动机上测试!”
这个被点名的人顿时就是一愣,然后,又是一喜:“好,没问题,秦厂长,既然您把这个任务交给我,那我一定会光荣地完成任务的!”
在一机厂,经过了多年的改革之后,那些尸位素餐的人早就已经离开岗位了,留下来的,都是精英,而且,一机厂实行的是弹性工资,这种重要的项目,一旦搞下来了,那工厂给发的奖金绝对不少。
所以,既然分到了项目,那他当然就要下力气搞这个项目了。
“秦厂长,目前来说,咱们还没有接到上级的文件,难道咱们就这样动手吗?要是上级突然不要了,那咱们的研发投入,岂不是白费了?”乌瑞华向秦振华问道。
现在的乌瑞华,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只是依旧还不肯服老,一直留在厂子里工作,他知道这个高原坦克项目,只是觉得,这样一个项目,市场前景不广阔,贸然投入,就怕打水漂啊。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区的,对高海拔地区的坦克有需求的国家很少。
听到了乌瑞华的话,秦振华摇摇头:“当然不会,上级肯定会要的,现在,咱们就得搞技术储备,哪怕是暂时不要,以后也会要的,如果咱们没有做好准备,等到上级需要的时候,咱们什么东西都拿不出来,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还有脸吗?而且,咱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模块化的要求,这样一来,咱们的坦克不仅仅是坦克,还会成为一个中型的通用底盘的。”
想想邻国已经把他们的坦克送上高原了,己方这里还是空白呢,秦振华就是心中焦急,恨不得明天就把坦克给送上去。现在,刘大军那边已经去向上级汇报了,这件事,应该不会有太大变数了,所以,秦振华也就开始在这里布置搞预研了。
其他的技术,都是现成的,主要还是发动机,这个双级增压器,那是必须要着手研究的,越快越好。
“大家还有别的想法吗?”秦振华继续说道。
“秦厂长,我有一个想法。”就在这时,又一名技术人员开口了:“现在,在汽车领域里,已经开始搞复合材料的油箱了,这种油箱自重轻,而且还能做成任何需要的形状,如果我们也使用复合材料油箱的话,预计会减重一百千克左右。”
听到他的话,顿时就有人笑话了:“塑料油箱,你也真敢想啊,咱们是坦克,又不是汽车,搞什么轻量化,要是一炮过来,打中了怎么办?”复合材料,听起来是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塑料嘛。
“油箱又不是在坦克外面,都是在坦克内部的,再说了,坦克为何不能搞轻量化,咱们这款新型坦克,为了上高原,不就是要轻量化吗?减轻一百千克的重量,放在装甲上,不是更好吗?”这名技术人员继续说道。
秦振华拍板了:“好,这个方案可行!就由你负责好了。注意,我们的油箱,要比汽车的油箱要求高,强度上,要和咱们的铁制油箱一样,而且,还要防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