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秦振华就是不抱太大的希望的,现在,看着王晓玉这么忙碌,秦振华就再也无法提出要求了,他已经决定要放弃了。
听到了他的话,王晓玉说道:“是啊,我的确是没有时间。”
看到秦振华脸上的失落,王晓玉又说道:“不过,我们国家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已经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就我们这个研究生学院,就是人才济济,你们既然有这个需求,那我们研究生学院,可以大力支持啊。其中的不少人,从小就开始捣鼓无线电,初中时候就开始研究电脑,就和国庆差不过,又经过了大学的学习,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了。走吧,我给你找几个人去。”
秦振华听到了王晓玉的话,脸上满满的都是激动,是啊,自己怎么把这茬忘记了,自己的妻子,带了那么多的研究生,强将手下无弱兵啊,只要让妻子给推荐,绝对能够解决问题的。
“如果他们要是干得好,我给他们编制,让他们留在一机厂。”秦振华兴奋地说道。
王晓玉听到了他的话,扭头扫了秦振华一眼,然后无奈地摇摇头:“你不知道,现在社会上这些技术人才多么缺乏,一机厂能给什么待遇,外面的公司,能给十倍的待遇,而且,这些人,都是希望留在首都的。”
第1886章 解决问题
王晓玉说的很清楚,有能力的人,那也都是要有和他们能力相匹敌的工资的,现在,国家已经不包分配了。在很长的时间里,上了大学,那就等于是可以不用担心未来了,因为未来的一切,都会有国家来安排,但是,当包分配的制度运行了几十年之后,问题也就来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包分配的制度,是看成绩吗?当然不是了,还是看人脉,看关系,大学里面,有关系的留大城市,没关系的去小地方,甚至是回原籍,对于那些苦读的学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即使是上了大学,也只能回到自己原籍,要是能回到县城,就不错了,他们今后,也就得靠自己的拼搏,打人脉,打关系,争取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的出路更大。这些制度已经制约了国家的发展,所以,国家也就改革了,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全部自谋职业,自己有本事就发挥自己的能力!
所以,寒窗苦读的学子,也就迎来了新的转机,只要他们有能力,那就可以留在大城市,他们可以去外企里面投简历,外企是最不看关系的,只看个人的能力,能力强的,就能进外企,赚大钱,能力小的,可以进国企,好歹是个铁饭碗,再次的,那些在大学混了几年的,就该抓瞎了,他们以及被这个社会淘汰了。
他们在那里怨声载道,痛斥国家不包分配了,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不公平的,但是,对于国家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来说,是有意义的,至于到了后来,因为娶不上媳妇而让国家给分配媳妇的,那就更是优胜劣汰的结局了。只要一个人,有手有脚,哪怕是去工地里面打工,也会改善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守着贫困户的帽子,等着国家的救济金。
而有一部分有能力,又有想法的人,觉得大学学历还不够,就会考研究生,读硕士,博士,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在这里,华东之雄发一下牢骚,华东之雄就是在上大学之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的,最后,沦落到一个普通的省重点去教书了,那些同学们,继续读硕士,博士的,发展的前景,都比华东之雄要好得多。有的人和华东之雄一样是教书匠,但是人家是大学的教书匠,可以带项目,可以不用坐班,有人上了其他的研究所,成为了国家栋梁。所以,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真的,各位读者大大,能学习的,一定不要放弃学习。)
王晓玉这里的,都是国家最重要的人才了,哪怕就算是在读硕士,读博士,那也都是一流人才,秦振华想要将这些人带回去,让他们在一机厂扎根,可不容易,毕竟,一机厂的条件太恶劣了,哪怕就算是去了之后,给人家分房子,给人家高工资,人家也不干,毕竟,草原市这座城市,就会限制了人家的发展,王晓玉手下的人才,都是瞄准了出国的,出国回来之后,就会留在一线城市,留在沿海的发达城市,谁回去一机厂干?那里不管再怎么发展,也没法和首都相比啊,尤其是,冬天那么冷,气候上,也会有很多人不适应的。
听到了王晓玉这样说,秦振华也皱了皱眉头。他想到了北华内燃机厂,当年是一个三线的战备厂,所以在深山里面建厂,等到改革开放之后,立刻就开始出现危机了,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山区奉献自己,哪怕是自己委屈了,那自己的孩子呢?为何不能给孩子一个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想法下,工厂招不到大学生,现有的工人,也经常被挖走,所以,厂子非常的急迫要搬迁出去,后来,在一机厂的帮助下,搬迁到了省会城市,从此迎来了大发展,现在,他们厂里生产的道依茨发动机,在军工行业里面很有名声,甚至,秦振华他们计划中的新的高原坦克的发动机,也是以道依茨发动机为基础来研制的。
一机厂呢?自然环境不错,天苍苍,野茫茫,但是,谁会因为这过来一机厂?时代已经变了,再喊着为国家效力,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口号,已经过时了,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已经开始讲究个人的利益了,虽然还有人为了祖国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但是,如果让秦振华用这个理由去说服那些人的话,秦振华还是感觉到自己有些过分的。
当初,坦克厂选在草原市,那也是有很多的原因的,比如说,可以利用附近的铁矿资源,比如说,这里距离苏联很近等等,后来,既然已经成了坦克厂,而且是国内最大的,也就不能搬迁了,也没办法搬迁,现在开始逐渐关注环境了,首都的工厂,都开始考虑向外搬迁了,坦克厂想要搬迁到大城市,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当然有!
秦振华的脑子转了一圈,已经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向王晓玉说道:“你说,如果我们要是在首都这里,设立一个专门的研发处,怎么样?”
听到了秦振华这样说,王晓玉停下了脚步,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坦克设计所,不是就在首都吗?”
现在,整个军工部门,都在不断地整合,很多军工企业,都被整合到了北方工业公司里面来,而在坦克设计机构里面,坦克设计所,也已经合并到了北方工业公司来,秦振华想要在首都建立一个专门的研发机构,那就是多此一举,直接到坦克设计所里不就行了吗?
当听到了王晓玉这样说,秦振华不由得拍了拍自己的头:“是啊,我怎么忘记了,干脆,以坦克设计所的名义来招收人员,独立出来一个部门,平时的工作地点在首都,只有到了调试阶段,再去草原市,至于他们的待遇,可以提出来,咱们一机厂给出经费。”
办公地点也省了,否则的话,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坦克电子系统的设计单位,是相当难的,直接挂靠在坦克设计所里,就简单了。
第1887章 我来找人才
“各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从草原市过来的,一机厂的领导秦厂长。”王晓玉带着秦振华,走进了自己的研究所,然后就当着自己的学生的面,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
当听到了王晓玉这样介绍的时候,顿时,就有人反应过来了:“一机厂的秦厂长?不就是咱们导师的丈夫吗?”
“对啊,秦厂长是个牛人啊,设计了很多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听说过吗?咱们国内最牛的99式坦克,就是他们搞出来的。”
“99式坦克,不是祝老搞出来的吗?”
“你懂什么,祝老是领头的,但是,研制的主力,还是秦厂长。”
这些学生们窃窃私语,很快,秦振华就在他们的心中,有了直观的印象,这位秦厂长,是很厉害的一个人,是国内军工的元老,而且,还是他们的导师的丈夫,这么多的名头下来,很多学生的眼睛里面,就开始冒小星星了。
听到了这些人的话,秦振华笑了笑,向在场的人说道:“我就是个普通的军工人,比你们年长了二十多,要论经验,我比你们多,毕竟多吃了二十多年的盐呢,但是,如果要是论知识储备的话,我没有你们多,论能力,我也比不上你们,我已经老了,咱们祖国的建设,还得看你们这些年轻的生力军啊。”
听到了秦振华这样说,在场的学生们也胆子大了起来了。
“秦厂长,您就别谦虚了,如果论对国家的贡献的话,您能排到军工行业的前十,我们只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我们还得多接受您的指导呢。”
“没错,秦厂长,您这些前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众人又开始对秦振华说起来了这些话,秦振华笑了笑,并不答话,果然,王晓玉在选择学生的时候,还是非常挑剔的,不仅仅是要有知识,还要有思想境界。当然了,这些人的话,也可能是恭维自己的,不过,即使是这样,秦振华也是很受用的。
现在,听到了这些人的话,王晓玉也在用一双羡慕的眼睛看着秦振华,她没想到,秦振华居然还这么出名,自己的这些学生,居然都知道他。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知道秦振华是自己的丈夫,所以恭维的说话,不管怎样,王晓玉都是非常的满意的。
“秦厂长,您来这里,有什么事情吗?”
“对啊,您是不是来专程看我们的导师的啊?”
“秦厂长,您和导师是怎么认识的?”甚至有大胆的女学生,都开始调皮地提起这种话题来了。
秦振华看着这些人,脸上的表情复杂,他思考了一下,然后说道:“是的,这次来这里,我是来看你们的导师,也就是我的妻子的,同时,我来这里,也是来求取贤能的人才的。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的一机厂,是一个军工企业,我们是造坦克的。现在,我们需要吸收一些新鲜的血液,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去,研究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坦克。”
听到秦振华这样说,在场的人又议论起来了。
“秦厂长,您是来招聘的啊!”
“不过,还不到招聘的季节啊。”
“我们这些人,是搞光学和电子的,一机厂是搞坦克的,这有些不对路吧?”
“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优秀人才,你们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秦振华说道:“我们一机厂庙小,恐怕你们看不上。但是,我想要在这里,给你们讲一讲我们一机厂的故事。你们听过这首歌吗?”
说着,秦振华哼唱了起来:“小燕子,穿花衣,连年春天来这里。”
这首歌,大家都听说过,但是,不知道秦振华为何要唱这首歌。等到秦振华唱完了之后,看着众人,说道:“你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