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仙

嗟仙 第46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是否要因为私仇,去让一个对数理流派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修士受伤。
出于私情,他当然要杀之而后快。
但是,他的人生从来不只是仇恨。
前世度过几年枯燥乏味而又毫无意义的研究生涯,让他意识到自己不论是毅力还是才学都十分有限。
所以一直以来,朱萧索对于苦心孤诣搞研究之人,一直十分敬佩。
若是能在简陋条件下,提出光是粒子这种理论的奠基者,他对其则只会有敬畏。
这种复杂的情感,难以处理。
或许他只能找程家人,商量一个别的办法。
但很幸运。
程前鹏并没有留给他这个左右为难的困境。
据他所知,这个理论并非程前鹏自己提出,而是祖上的修士留下来的。
也就是说提出理论的那名修士,并没有以此理论入神。
既然这个理论的损毁,影响不到提出理论的人,那朱萧索就毫无心理负担了。
没有任何理由能够阻止他动手。
朱萧索对此十分有信心。
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论验证,他了然于心。
来自于前世一个非常伟大的实验。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这个实验的设备非常简单。简单到朱萧索有信心让入神台将这个理论复刻出来。
发光仪器,遮光板,屏幕。
在一个发光仪器前方,摆放一个遮光板,在狭缝后面摆放一个屏幕。
遮光板上只有两道极为狭窄的缝隙,只能容许非常微弱的光束通过。
就是这么简单的三件套,成功撼动了光是粒子这一深入人心的理论。
让人类对于世界的玄妙和自己的渺小,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光的衍射已经得到论证。
在通过细小缝隙或者孔径的时候,光会发生偏转,传播方向进行改变。
所以如果光是粒子,在通过细小的两条缝隙之后,应当因为光的衍射理论,那在遮光板后面的屏幕上,显示着一片光亮。
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
但是,前世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发现,如果将发光仪器和遮光板两条狭缝的中心放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通过移动发光仪器与遮光板,还有遮光板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会找到微妙的时刻,让屏幕上的一片光亮,变成一道道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一惊天实验,彻底掀翻了光是粒子的理论。
如果光是粒子,永远代表着光亮,那就不可能产生暗的条纹。
所以,暗条纹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解释呢?
于是,光的波动性理论走入大众视野。
光,不是粒子,而是一种波。
光的波动性理论,就是说光像浪潮波纹一般,有高潮有低谷,是相位循环周期往复的一种微波。这个周期取决于光的固有属性,频率与波长。
即便人们一直可以看到光,不会发现有什么变化,但光的状态却时刻发生着改变。
通过两个狭缝的光来自同一平行光源,可以视作在通过狭缝之时,两束光也完全相同。
按照波的理论,如果两束光相差半个周期,则意味着这束光达到类似水波波峰的状态时,另一束光恰好到达水波波谷。
波峰与波谷叠加之后,完美填平一切。
如同无事发生一般,光也消失不见。
至此,光的波动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但与此同时,光的粒子性又不能被人完全否定。
比如光在大部分情况下沿直线传播,这又是波动性无法解释的。
又一个天才横空出世,统一光的这两个性质。
德布罗意。
在博士论文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这种神秘的存在,同时具有波与粒子两种性质。
这个理论的创新程度太过超前,以至于他的导师都拿不准,选择发送一份给了爱神。
爱神翻阅之后,对此大加惊叹。
决定为其背书。
于是,光的波粒二象性,渐渐被主流研究学界认可。
随着光的波粒二象性名声大噪的,还有同样在博士论文中,德布罗意提出的电子的波的性质。
也就是前世理科生多少都会听说过一点的。
德布罗意波长。
怀着对于先贤的敬仰,朱萧索将双缝干涉实验的理论在心中复述出来。
并且将光的波粒二象性作为结论,说光同时具有两种性质。
朱萧索深吸一口气。
眼看他要直接扳倒光是粒子的理论。
但愿这一理论的出现,能将程前鹏从上界再拉下来。
不知程前鹏现在正在上界做什么。
或许正在修炼打坐,或许正在勾心斗角,或许被程家前辈耳提面命。
总之,他不可能意识到,现在发生的危机。
当程前鹏发现自己之前积累的修为,忽然崩塌之时,不知会作何感想。
是否还能保持着那份高高在上、随口杀人的镇定?
朱萧索嘴角微微扬起。
时候到了。
该算算总账了。
似是为了响应朱萧索的想法。
这时,空中的光幕发生了变换,一行字幕出现在朱萧索眼前。
“入神理论验证失败。”
第81章 观测世界
当朱萧索看到光幕显示文字的时候,大吃一惊。
波粒二象性,居然验证失败了!
这怎么可能?!
朱萧索眉头紧皱,仔细盯着光幕又看了两遍。
确认不是自己眼花看错之后,眉头的疙瘩拧得更紧。
他心里喃喃:“看来,之前对于这个世界被人观察着的猜测,是对的。”
朱萧索的心渐渐下沉。
当证明这一切的时候,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
关于双缝干涉的前世记忆,再次翻出,让他感到恐惧。
杨的双缝干涉实验,是在条件较为简陋的实验条件下进行。
后来的科学家们有了更好的实验条件,便对光子的特性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光子成了一种无法解释的存在。
当有人观测后,确定了光子通过遮光板的双缝的状态时,光子就只会呈现粒子性。
即在屏幕上呈现一整片的光亮,没有条纹。
而在无人观测光子通过双缝的状态时,光子又重新再屏幕上呈现出亮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光子就像拥有智能一样,有人观测确定其状态时,便呈现出具体且唯一的粒子性。
无人观测时,就呈现出有无限可能的波动性。
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甚至可以因果倒置。
这也是颠覆了人们坚信不疑的因果律的实验。
前世朱萧索看到双缝干涉实验的不断演变过程时,也曾被深深震撼,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
但仍有一个问题。
前世先贤们的双缝干涉衍生实验,控制了光子通过双缝的速率。
每次只会释放一个光子通过双缝,确保观测时能够清楚准确定位目标光子。
想要观测到一个光子,还是没那么困难的。
而朱萧索设计的验证理论,并没有这种高度精密的要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