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113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在雄城中央,则可见阳刚炽烈的天火阳炎聚集。
此刻与天火阳炎交织者,并非雷俊一贯驾驭的碧绿阴火。
而是色泽近乎灰白的另一种古怪火焰。
其中道理意境,同赤金色的天辰真火,形成截然相反的态势。
仿佛,极阴的星辰之火。
而此刻,阴阳星火交织下,隐约化作玄妙的星辰,应天罡之象。
星火居于雷城中,丝丝雷电交织,并天罡所指。
赤金同灰白交融,最后也变成一副较小的黑白太极图,长存城中央。
而在太极图上,则隐约有雷俊的雷帝真身显化。
这座雷城,倒悬在半空中,隔着中间巨型黑白太极图,与下方酆都城对立。
雷俊本人则立于酆都城中央,城中空旷,不见其他人。
唯有他脚下,这时也生出小型的黑白太极图。
两小一大,三幅太极图一起转动,令上下正方对立的两座雄城,在这一刻隐约化归一体。
黄泉中,酆都城旁,忘川长河不复先前沉静,转为激烈。
虽然仍无声音,但忘川之水激荡而起。
磅礴无尽的生死幽冥气,这一刻都经由酆都城,再转入上方巨型太极图和更上方的雷帝城内。
这一刻,枢机阴阳,易转生死。
雷帝城震动间,十二座门户仿佛一起松动。
随着城门动荡,有磅礴生机,自其中迸发而出。
先前一直死寂无声,极少有动静的黄泉内,这时难得出现声响。
雷声。
雷霆不鸣则已,此刻当真响起,顿时震荡整个黄泉,令此前多年沉寂的幽冥地府,为之颤抖。
雷俊本人安然置身于酆都城内,静静看着上方雷帝城变化。
一声悠长雷鸣过后,雷帝城开始恢复沉寂。
而与之相对,酆都城则无声震动起来。
海量的磅礴生机灵蕴,这时经由上方巨型黑白太极图,重新落回下方酆都城中。
酆都城幽冥死气随之大盛。
继而甚至开始反哺眼前的黄泉忘川。
黄泉忘川冰冷死寂,内藏凶险,但同样天地灵气充沛。
这一刻,随着雷俊的动作,其灵气周转,较之先前更加灵动。
生机与死气,经此不停变化。
并且在雷俊最初的触发之后,接下来声势越发宏大。
雷俊静心盘膝而坐,这时身形自动在酆都城里消失,转而出现在雷帝城中。
十二座暂时关闭的城门,这时终于全部开启。
城门中不见有凌厉雷光炸裂,反而有大量天地灵气,与生死幽冥气交织,一同被摄入门中,一同灌注这座雷帝城。
上下正反相对的两城之间,仍然有巨大的黑白太极图相隔,并且太极图不停转动。
这时下方酆都城内,城中央的小型太极图上,也开始出现一个若隐若现的身躯。
这身躯看上去不似雷俊先前的雷帝真身那般强悍,但其中独具玄妙,身上仿佛牵连出无数似有似无,观之虚幻的细微丝线,然后延伸入周围的空气中,不知尾端所在。
雷俊静心凝神,默默修持。
先天五太,各有所长。
太易乃宇宙鸿蒙未发之初,最近于无,于是最不可测,最难触及,既是宇宙元初之先,亦是宇宙最末之末。
太初则为宇宙鸿蒙一炁之初,无形无质,但是最初发端,象征万象肇始,从无到有。
太始者有形无质,乃宇宙进一步拓展,时空进一步变化,万象于其中蕴生但一切皆空。
太素者有形有质,乃宇宙万物根基与最初,至此,万象万物乃现,先天一炁化生。
而雷俊的太极道体,则意味着宇宙鸿蒙从混沌正式开天辟地,从先天步入后天的变化时刻。
自此,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后天造化变迁。
故而太极道体最大的特点,在于掌握万象万物之变化,乃中枢调和之相,而不单纯是两仪仙体那般道理的对立。
雷俊当前虽然营造了雷帝城和酆都城相对,但重点并不在于二者本身,而是由它们一同推动黄泉天地中的整体灵气脉络变迁。
而与此同时,他自身修为不断积累,愈发深厚,对自身道法和诸般天地道理掌控,亦随之加深。
除了自身在洞玄一重境界修持的两大仙诀外,这个过程中,雷俊也在为自己冲击洞玄二重后,将要修持的新仙诀,做预先推演和准备。
凭他当前根骨悟性和修为眼力,再结合九天十地和人间种种,虽然一些思路还停留在构想阶段,但当前已经有了眉目。
末了,雷俊悬于上方半空的雷帝城渐渐散去,转而只剩下酆都城和漆黑城池上方的巨型太极图。
他本人不重新落回酆都城内,而是在那巨型的黑白太极图上方,盘膝端坐,默默存神观想。
待到洞玄二重后,第三仙诀,雷俊当下推演构思之余,也曾同许元贞等人有过交流。
因为当下客观处境,一些问题自然在讨论范围内。
例如,假想敌。
时之渊对面的对手暂时不谈,眼下这方九天十地大千世界,最直观的对手,毫无疑问有高天随和郑白榆两人。
虽然他们二人先前都入了时之渊,但何时回归,回归之后会是怎样状态,当前仍没有定数。
其中高天随因为历史原因,尤其令雷俊等人关注。
其身怀太素道体,同雷俊的太极、唐晓棠的太初、赵蟾阳的太易并称。
雷俊虽然没有直接旁观对方和苦海大尊一战,但此后归藏里高天随出手再加上张晚彤提供的历史战例,雷俊不难知道对方修为实力非凡。
这是个同境界下实力超出寻常的符箓派仙人。
此方大千世界实打实的汉末第一高手。
虽然可能牵扯种种客观原因,但以结果论,昔年不论天瑞居士何颖还是龙虎山第十六任天师庄铮都承认,一对一逊色于这个强敌。
从雷俊当前所学来讲,固然需要用心提升自身修为实力境界,但时间难定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更多旁的准备。
低对高的情况下,难说克制对方太素道体,只能说设法抗衡。
雷俊同许元贞等人有过诸多交流。
对身怀太极道体的他来说,思路之一,是像高天随的太素解体大法和唐晓棠的倒转鸿蒙一样,寻求逆转太极之法。
不论正向改变,还是逆向改变,皆是变化,都不违太极之妙。
在这方大千世界的修行界,逆转太极或者说反太极,于实战斗法中的具体表现,是将太极印证造化变迁定住,近于中止。
由此而生的力量同玄妙,亦用于定住高天随太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其攻防。
类似法门,雷俊有能力推导,但有违造化进程,并不符合他自入道以来顺其自然的一贯态度。
法门能成,却不贴合他修行的理念。
而在登仙后修持的仙诀,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反应修道者本人内心和一生所学总结。
雷俊登仙,回首前尘,修行之道与为人处世相合一以贯之,则事半功倍。
反其道行之,多半蹉跎。
那样一来,仙诀能发挥多少威力,便要挂个问号。
至少,在面对高天随那等强敌时,反而不是稳妥之举。
另一种思路,既然不能逆造化大势而动,强行停止造化大势,那么不如顺水推舟。
不加阻止的同时,反而加力推一把,让一切更快前进。
也更快消磨。
如此,正对应高天随的太素道体,促使其难以维持稳定,甚至从有入无。
这是许元贞针对太素道体的思路。
不过当前构想仍不成熟,一方面因为双方修为境界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尚未成就太始道体。
而于雷俊而言,类似方略,某种程度上,也有违顺其自然的宗旨。
故而雷俊个人不断思索,并且和一众悟性高超的同门不断交流后,他有心采取另外一种方略。
由大入小,深入更精微的层面,然后针对高天随的太素,加以破坏和分解,自内向外,重新由小见大。
这当中涉及的难度,自然极大。
双方修为境界相近还好说,低对高的情况下,令人听来多少有蚍蜉撼树之嫌。
好在,破坏易于构建的道理,在此仍然适用。
否则雷俊也只好进一步思索其他构想。
而当下这条路,某个角度来看,最适合他本人。
不似许元贞习惯由对手的弱点入手。
雷俊更喜欢琢磨和发挥自己的强点。
而他自学道以来,便乐于探索天地自然万象道理的各种奥妙,徜徉其中,乐趣无穷。
“大致的框架有了,但有些构想还是要洞玄二重后,经过实质验证,方有定论。”
不知过了多久,雷俊收功,自巨大的黑白太极图上起身。
黑白太极图消散,下方酆都城依旧沉静。
雷俊沿着忘川行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