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话我爱听!”蜀王哈哈一笑,“可见你这状元,是真的读书读出了妙处,不像是有些人,读书读得迂腐了。你我都是一家人,那些虚的,自是没必要理会。”
“来,就先看看,这几本你是否喜欢,若是不喜欢,我立刻便让人再送更好的来!”
仆人早就将礼物奉上,由苏子籍亲自接,并且在蜀王的微笑注视下,将匣子打开,翻开了第一本。
蜀王此番来,送礼只是敲门砖,过来是为了看看这侄儿。
“之前时虽也见过,可此时再见,或已入了籍,感觉又不同了。”
这样想着,蜀王目光锁住苏子籍,见苏子籍翻阅着这一套前朝宰相日记,看那样的模样,并不像是假喜欢,而是真的对这份礼物很满意。
蜀王又暗想:“来之前还想着,这爱好古籍原本,只是我这好侄儿故意显露出的一种喜好罢了,现在来看,竟是真的喜欢。”
“也对,他是状元,就爱这些附庸风雅的玩意。”
蜀王虽也吸取了一帮文学之士,但是出本心来说,仅仅是爱好,却谈不上重视。
有权才有风雅,无权谈风雅,那就是家鸭晒羽毛。
正寻思着,苏子籍打开匣子,看到里面总共一套手书,十余本,都是线装。
苏子籍接过时,就心一震,预感到,这套手书,对自己来说,竟然十分重要。
没有蜀王的催促,他大概也忍不住,有着蜀王催促,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拿起一本观看,里面仅仅是支离破碎的记载,有的甚至是不明来历的数字。
“发现史高谊的《史氏直解》,是否汲取?”
史高谊24岁中进士,42岁就任东阁大学士,47岁当宰相,任期十二年,实行一系列改革,镇压西南叛乱,刷新吏治,清理田地,使其景熙中兴,授太师,封越国公,虽是流爵,可见其重。
自知权重,又得罪不少官员,因此告病回乡,景熙帝屡加恩赏,死后还加“文忠”之谥,但第三年,就抄家,剥夺爵位。
一辈子的宰相,却被怀恨的皇帝死后清算。
“是。”
随着苏子籍的回答,一股清凉直接就从头顶冲下。
“【为政之道】+3000”
“【为政之道】10级(725/10000),资质+1,资质16→17(10)”
“竟有这样多的经验?不愧是前朝宰相!”苏子籍一喜,在外人看来,他就是翻阅了下第一本,就又拿起了下面一本。
“【为政之道】+2000”
“这次便少了许多,看来,余下这些,汲取的经验会逐渐变少。”苏子籍对此倒并不意外,无论记载多零星隐晦,汲取的都是当时真实所想,而权谋政治一脉相承,汲取多了,重复就多了。
果然再点余下的十几本,虽越来越少,但就是幸运,最后一本汲取完,恰凑到了升级。
“【为政之道】11级(25/11000)”
苏子籍突然觉得大脑一片清明,原本一些事情,之前还犹豫不决,此刻拨开了迷雾,露出了清晰前路。
“我似乎知道,怎么样通达太孙了。”
“蜀王,真的是雪中送炭,放心,我必会用着你给我的权谋,来打倒你和齐王,登临太孙。”
苏子籍突然之间,露出了老虎的笑,看向蜀王的眼神,顿时亲切了许多。
蜀王突然之间心有点发毛,闲谈了一阵,告辞出去。
苏子籍相送,等离的远了,在牛车内蜀王突然冰冷冷的对身后跟的一人问:“你怎么看?”
这人仰脸看看灰蒙蒙阴沉沉的天空,良久才说:“民间是看命,皇家是造命,天数福祸哪能窥之?”
“只是我刚才,突然之间有丝不祥。”
“仔细端查,竟然和《史氏直解》有关。”
“和《史氏直解》有关?”蜀王本是神色严肃,只是听了这话又迷惑不解,思量了一下才说:“这本我看了,其实就是零星记载,既无大事,又少有论述,看不出什么。”
“要真论权谋心术,我岂会送给代侯?”
“王爷说的是,可能是多疑了。”这人沉吟良久,还是不得要领,只得这样说。
第592章 大奸若忠
郊区·住宅
原本是个吕姓地主,后来被一个举人买下,前面有着菜园,后面种着榆桑,看起来是平常的别院。
而里面往常都锁着正屋,此时已打开,打扫得纤尘不染,高桌上摆放着牌位,细看竟是前朝大魏太祖,中心是魏世祖,毕竟前魏在魏世祖手里统一天下,以及创建繁荣。
周围二十数位皇帝牌位,密密麻麻,让人看了心惊。
牌位前长条桌上,此时摆放着香炉、各式祭品,琳琅满目,看上去都极精致,显然祭祀用了心。
曹易颜轻步入内,立刻就觉得里外迥然不同,显的空旷幽暗,立刻使人觉得一阵森凉。
曹易颜在魏世祖牌位前站定,叩头行礼,又点燃了香,将其插在桌上香炉里。
后退几步,再次跪倒在地,口称不肖子孙,向着桌上的这些大魏列祖列宗读祝文,祈求庇佑,再兴大魏。
刚刚读完,突然曹易颜就感觉到心中一震,觑眼看去,就只听“嗡”一声,只见除了魏世祖牌位,别的二十余帝牌位微微一圈金光涟漪,化成一朵云气,正诧异不解时,居然落到了身上。
“这是大魏残余的云气?竟在这时全都归了我?”隐隐约约感觉,让曹易颜惊喜莫名。
他抬头看着这密密麻麻的牌位,那张往日总能露出冷静模样的脸上,也露出激动之色。
“怎么回事?难不成,我真是天命所归?才会在祭祀我大魏列祖列宗之时,得到云气加持?”
之前因几次受挫,而有些犯嘀咕,此刻这些犹豫不决,全都尽数被他抛开。
会在今日给予他这样“提示”,他还犹豫不决,那也就不配是大魏曹姓后人!
“必须要将遗留在外的大魏朝势力掌握在手中。”
想到这里,勉强压抑激动的将后面的程序走完,他大步走出,唤来手下,吩咐:“你们继续追杀狐妖,我另有要事要暂时离去……”
京城·代侯府
清晨,黑沉沉天空,在冬日里仿佛很常见,并无阳光洒入,但每日固定时辰醒来的生物钟,让苏子籍到了时间就睁开了眼。
他并没有立刻起身,只是目光垂下,就看见半片紫檀木钿虚影在视野中漂浮:“【为政之道】+3000,11级(3325/11000)”
“【丹青】+24000,13级(5557/13000)”
“【书法】+26000,13级(6835/13000)”
“【蟠龙心法】+1000,14级(12560/14000)”
“【绛宫真篆丹法】+200,8级(213/8000)”
“绛宫真篆丹法可以不提,丹青和书法进步神速,送来的字帖、古画,竟然一下升了二级,这也很自然,送礼就是书画字最多。”
“为政之道就不多,才3000经验,毕竟没有几个是蜀王,竟然送了前朝宰相的记录,零星凑起来有这些也不少了。”
“不过虽然这样,却也足够了,我已想清楚怎么样争夺太孙之位。”
“首先,我是太子之子,这身份既是助力,又是隐患,我首先就得使皇上放心,怎么放心,越是藏着掖着,越是使人猜忌。”
“太子势力也许当年不小,但它本身经过十几年,不会太多,光明正大展示,反可以让皇帝放心。”
“因此第一步,就是大胆的招揽东宫人手,并且坦率给皇帝看,以宽皇上之圣心。”
“其次,九州万方,上亿百姓,终归要托付给一个人,没有本事是万万不行,历史上看,一开始就韬光隐晦的皇子,就直接出局了。”
苏子籍目光霍一亮,又黯淡下来,死死盯着天花板:“但争嫡和战争不一样,战争无所不用其极,越命中要害,越能获得胜利,而争嫡没有本事不行,可越有本事就越受猜忌。”
“不争不行,还得第一,不是第一,皇帝为什么选?唐高宗李治,是皇后嫡子,并且他是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孝顺第一。”
唐太宗问这部《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李治对答:“孝道最重要,幼年侍奉双亲,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退居在家的时候想到是劝谏君主的过错,纠正其恶。”
唐太宗听闻大喜,贞观十年(636年)六月,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晋王李治才九岁,悲哀思念之情感动了左右,唐太宗多次安慰,从此特别受到宠爱,甚至到了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生了个毒疮,李治亲自用口吸毒脓,扶着车辇步行跟从了多日。
“这就是孝顺第一!”
“因此这本事不能是权谋上的本事,而是孝顺上的本事,或者说,至少偏文不重武(偏向道德),这样皇帝就可减少不安,并且这本事必须明显高出别的皇子一筹。”
“必须急皇上之所急,孝皇上之所孝,和叔王之所睦。”
“万万不可再深不可测,所断如神,冷酷无情,这是取死之道,并且如果在势力很小时,自己就能靠权谋扭转局面,皇帝反会猜忌,就绝了自己的路。”
“要使皇帝放心,要使皇帝称赞,要使皇帝给自己加爵加码,就得投其所好。”
“皇帝首先要的是能平衡两个皇子,在这前提下,就得在不触及皇上的警惕线的情况下,自己得有明显高于别的皇子之处,并且由于势力差距太大而挨打。”
“白痴才会以弱胜强,如果是我在侯或国公时,就能对抗齐蜀两王,不但皇帝警惕,而且达到了牵制齐蜀两王目的,又何必给我加爵加资源?”
“就得被动挨大,自己就可一方面表现孝顺,一方面向皇帝哭诉,不但宽皇帝之心,皇帝还为了平衡,又给自己增加资源。”
“就算皇帝没有立我的意思,为了使我能牵制齐蜀两王,此策也可以使我封王,这等于我白白套取皇帝的资源,并且减少皇帝的警惕,也可使外臣认为我有圣眷——不然为什么皇帝屡次加恩加封?”
“这样我既可以招揽海内之望,又不会威胁皇帝,还可以让皇帝白白给资源,等皇帝不肯给了,也积蓄了翻盘的力量。”
“我果然阴险狡诈到了极点,这就是大奸若忠了吧?”
苏子籍觉得自己靠的不是系统而是自己,目光一转,突然发觉两只狐狸趴在了床尾,一脸满足,似乎吃了好东西,嘴还在嗑巴流口水,当下寻思——我是大奸若忠,还得自己找饭,它们不要动手就有饭,又是什么?
还有,它们又偷吃了啥,难道是鸡腿,可嘴上似乎没有油。
第593章 私兵
苏子籍起身时,本不想惊醒熟睡的身侧人,可他才一动,些许动静就让叶不悔也微微颤抖着睫毛,睁开了眸子。
“相公?”
“你也醒了?冬日天寒,多睡一会吧,天还没亮。”苏子籍起来穿衣服,轻声说着。
“相公,不知为何,我总觉得有些心慌,有一些不安。”叶不悔坐了起来,小声说。
“是不是做了噩梦?”苏子籍心里虽不是这样想,嘴上这样安慰着。
“我觉得你或是初到这里,新环境让你不安。不如回头请几个你相熟朋友过来,一起聚会,如何?”
“这样会不会给相公招惹麻烦?”叶不悔听了这话,也有些意动,还是先问了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