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赝太子 第89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啊!”曹易颜低下头颅,两行血泪自紧闭的双目中流出,细碎的咔嚓声,不绝于耳。
等勉强睁开眼,所有神主牌都失去了灵光,这还罢了。
“不——怎么会?世祖神位竟崩坏了?”
这怎么可能?”
神位裂开了缝隙,见此,曹易颜手脚冰凉。
这时,几乎不知身在何方。
过了半晌,方才回转过来。
曹易颜抬了抬身子,似乎要出去,又站了原地,若有所思望着所有失去异相的神主牌沉默片刻,才一笑。
“哎,事已至此,唯有向死而生……”
迈步而出,推开了密室的门,夜深了,但丝毫不能阻碍他的脚步。
这里是京城的东端一处住宅院落,此时天已深秋,草枯叶落,万木凋零。
曹易颜如闲庭信步般,穿过庭院,抵达古杉木下。
空气里凉沁沁,尚未凋零尽的树冠遮挡住月光,在周围投下了阴影。
隐隐约约可见人的身影与台阶的踪迹。
月的光辉,洒在这处院落内。
树丛之间出现人影。
来者是个年轻女人,容貌依稀可见,颇有几分颜色,她定睛看去,确认是曹易颜后,当即跪地叩首。
“奴婢拜见大人。”
轻声婉转,带着几分柔媚之意。
“免礼,起来吧。”曹易颜不动声色蹙眉。
“大人,百户大人让我当面禀告,请问您是特使大人吗?”她小声问着,像在喃喃自语。
“是的,直接说军情。”
“是,诸相府都有人手潜入,但法度森严,难以靠近,唯有钱府最空虚,已行得大事,暂时未被察觉”
“钱府派人诊断,判为中风,已经派人禀告伪帝。”
“伪帝已派御医探望,似乎并未起疑,据说今夜就要亲来探望!”
女人迟疑了下,又说:“只是钱圩本人,饮鸩而未死,似乎起了疑心,苏醒过来,想说什么,写什么……”
“幸亏毒药足够,写不了,说不了。”
第1438章 一明一暗
“我知道了!”
曹易颜颌首,欺骗只能欺骗一时,真是皇帝赐鸩,怎么可能不死?
就算不死,也会继续“了断”,而不是现在这样拖延,钱圩醒悟过来,起了疑心非常正常。
“千万要看护好,别回光返照,开口说话,坏了大事”
“我们看护很紧,贴身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蜀王府的人——蜀王的人,还是钱府的管事,真派上用场了。”
曹易颜点头。
伪朝这些亲王,一个个在京城经营那么久,总有些人手安插在各府各营各衙门。
其实已经比魏朝安插的人深了。
可惜宁河郡公无胆……要不,凭空多出三分机会。
不多想了,曹易颜命令:“带我去见你们百户。”
“是!”
女子低头行礼,在前面带路。
这里是位于观后坊的一处住宅内,一个身材修长的中年男子坐在外廊内,双手抱着胳膊,目光看着前面。
他身体周围,围着一群人。
在地板上放着铁锅,铁锅里满是蘑菇,几种蘑菇混合在一起,咕嘟咕嘟,鸡肉在其中翻滚,冒出烟气。
月光下,他们窃窃私语。
铁锅边上有酱汁,几人不时将蘑菇蘸一下酱汁享用。
盛酒的瓶子和两只杯子,放在装蘑菇的铁锅旁。
酒瓶已经空了大半。
看到女子带人前来,他们先缓缓看了几眼,愣了神,才跪下行礼。
“拜见特使大人。”
曹易颜扫了一眼,就知道他们吃得不错,心里暗叹。
原本大魏,规矩何等森严,但是不过30年,本来挑选最忠诚最有纪律的侍卫亲军留下,却凭空多出了许多痞气和匪气。
“果然现在是最后回光返照,再拖下去,就彻底转变成了帮会和匪痞之流了”
“我以特使而不是应王身份出现,的确更适宜”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曹易颜当然不知道清初洪门。
洪门以明太祖之志建立,其后分化成漕帮、天地会、袍哥会、三合会、安亲会、致公堂等,也许开始的确反清复明,可到后来,就纯粹变成帮会了。
有没有战斗力?
几乎是零。
但各种各样投机、勾结、上下其手、坑杀百姓却很多。
此世界也差不多,一旦失去正规政权,不过数十年,沦落成匪痞了,再下去,就没有战斗力了,只能欺负下普通人。
不过,现在不能计较这些,曹易颜踏着缓重步履徘徊几步,看了看月光,当下直入正题。
“藏兵洞离钱圩家,还有多远。”
为首的百户轻声应着。
“直线有一百五十七长,绕路二百二十四丈,隔一个坊墙,但可以拆开。”
“京城里还存有多少火药?”
“现如今只有几石了。”
“都用上,在各处布置好油罐,待时机到来就洒上,火药用在钱府和坊墙。”
“待伪朝皇帝到了,就把他送上天。”
“是!”
“记得,先让蜀王的人动手,万一不行,我们也能破釜沉舟。”
“是。”整齐的声音里,杀气腾腾。
“总算振奋些士气”曹易颜颌首,却幽幽一叹,真的要行事,怕这些半匪半兵之人,仍旧不济用事,还得靠潜入的老部下。
皇城
雨在下,天地之间,被染成浅灰。
晦暗的天空,犹翻滚着浑浊的黄沙与泥水,平缓延伸的大道,蜿蜒穿过泛着波澜御河,在风中摇曳飘荡,如水草柔弱的柳枝,均染成铅色。
细细的雨丝,迎面落下,透明微黯的雨线,如织,如毛,如针,沁凉入骨。
几十个内侍、一百二十个侍卫执仪仗,前面还有二百皇城司亲军缇骑,个个按刀侍立,钉子般纹丝不动。
风雨中仪仗静静等待,有一抹身影站在黄龙华盖之下。
苏子籍静静注目着,身侧有人半跪着陈辞:“宁河郡公,没有异动,还上折子自请守陵。”
“自请守陵,是这样么?”意味深长的笑容,浮现在苏子籍唇角:“朕这个叔叔,总还算有点运,不是么?”
几乎是同样的话,从苏子籍口中说出,意思却大不相同。
那跪着的太监,却不敢回答,只是头低得更深了,仿若只是如此做法,就能装作听不到一样。
宁河郡公与这位陛下的故事,在坊间流传甚广。
卫妃死,鲁王贬为宁河郡王,陛下登基又贬为郡公。
而今亲口听着,更是心惊。
不过似乎并没有进一步的意思。
对太监的想法,苏子籍却不在意。
前鲁王并非韬光养晦,是实实在在的平庸。
三王并列,只有他最差,不只是年纪的关系。
当然,某种程度也是福气。
大郑开国,太祖子息不多,先帝也不过三个成年皇子,现在齐王已死,蜀王倒行逆施,也难逃一死。
余下这个宁河郡公这样庸碌,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宜继续追究,这,难道不反是福份?
“不能不去么?”身为皇后的叶不悔神色担忧,从侍卫和气氛,她就闻到了些不安。
“安心,是有些风险,但不高。”
“这京城,仍旧是我家天下呢!”
安慰般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苏子籍看向车马。
“此行是一明一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