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玄浑道节 第15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只是她忍不住多看了张御几眼,这位东廷的代玄首,似乎也长得太过好看了一些。
只是这种好看,已是不类凡人,而是近乎于仙了,那带给人的感官影响就不是什么亲近了,而一种来自心底深处的敬畏。
就像下位者面对上位者。
张御看了眼天中,问道:“敢问苏校尉,青阳玄府此次可有遣同道随行么?”
苏芊回答道:“青阳玄府的情形有些特殊,急切之间,很难寻到人,为救援东廷,我光烨营便先一步赶来了,不过……”
她双眸中忽有光芒闪烁了一下,但转瞬即逝,“我亦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玄修,诸位玄府同袍大可不必见外。”
玄府许多在场的年轻弟子一见,表情都是微松,心中对她不知不觉多出了几许亲近感。
张御能看出来,这位苏校尉虽也可算是一个玄修,不过应该未及修出心光,至多修炼了几个章印,一身实力当是另有倚仗,应该就是她身上所穿着的那些有类神袍的甲胄了。
看来六十年的相隔,的确变化了许多事物。
苏芊这时看了一下四周,抱拳道:“敢问张玄修,不知敌人在哪里?”她眉宇间煞气凛凛,道:“都护府亦是我天夏之土,无人可来侵犯,我光烨营当襄助诸位都护府同袍,一同歼灭来犯之敌。”
项淳在旁言道:“苏校尉,来犯敌众已为玄首亲手诛灭,后来点燃烽火,只是浊潮渐退,思慕故土,想与天夏本土取得联络。”
苏芊有些意外,看了看张御,心道虽然这位是代玄首,可看来是凭硬实力上位的,对于项淳所言,她也表示理解,又看了一眼那些玄修弟子,大声道:“诸位天夏同袍们,放心吧,我会带你们回家的。”
这句话一出,许多人不自觉热流盈眶,而这声音远远传递出去,连台地之下瑞光城那些民众也是听到了,不觉发出了震天欢呼之声。
张御抬首看了眼天穹上方,浊潮将尽,也是时候去往天夏本土去看一看了。
项淳这时问道:“不知苏校尉这次来了多少人?
苏芊道:“光烨营此次共来了三万余人,不过只有我带队的三百人才是正卒。”
她看向张御,“青阳军府在观察到有烽火警讯后,便在调遣军兵准备援救,只是因为外海浊潮消,不少遗落在东海之外的都护府都是相继点亮了烽火,再加外敌窥伺在侧,所以一时凑不齐人手,恰好我光烨营完成军务归来,所以就命我们前来接应。”
项淳道:“青阳上洲如此信任贵部,看来贵部战力当是不弱。”
苏芊充满骄傲道:“我相信我麾下的光烨营与足以应付任何变局。”
张御观察入微,能够感觉到,她这一股自信心并非是妄自尊大,而是百战历练,于一次又一次胜利中得来的。
他方才观察过,无论是金属外甲,还是苏芊此刻所披的修身甲胄,都是一种与神袍类似的东西。
看来这个光烨营并不简单。
项淳问道:“请教苏校尉,不知光烨营有何特殊之处?”
苏芊自豪道:“我光烨营乃是凌霄左军三营五卫之一,如今奉命守镇青阳上洲,归青阳军府统领,三百正卒人人皆备‘冲阳玄甲’,持‘裂夜玄兵’,还有玄龙为护翼,足以摧垮高位修士之下的任何正面之敌。”
她随后稍加解释了下,简单点说,就是这支光烨营的军卒内披神袍,外罩玄甲,所谓玄甲,也就是方才看到的金属外甲,不过如今的神袍已非是六十年前的神袍了,并非是从用神明身上剥除下来的力量炼造的,那已经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手段了。
现在的神袍,由天夏“天机部”辖下各署负责炼造,完全剔除了负面影响,可以全方面提升一个人,甚至其中一些非常稀少的杰作,可以将一个普通人的体格提升到近乎上位修炼者的水准。
而那近万艘飞舟的执掌之人都是不具备披甲资格的寻常营卒,那其中只有千艘用于战斗,每一艘都是携有玄兵,当然这些玄兵也并非是“素义”这一等级的,而其余飞舟,则都是用于运载救援物资和方便转移民众的。
不过关于那头玄龙,苏芊却只是略略提及一句,并没有细说太多,看去不是涉及到什么隐秘,就是有军令勒束,不便外言。
而在了解这些之后,项淳等人也是吃惊无比,这样的阵容几乎就是另一个神尉军了,只是完全没有了以往那些弊端,而且更为强大。
张御略略一思,问出了众人最为关心的问题,道:“苏校尉,而今天夏如何了?”
苏芊道:“天夏自然安在,且比以往更为强大了,不过六十年前的浊潮的确带来不少影响,我们也有了许多新的敌人。”
她抬了抬头,往所有人望去,道:“我知道诸位同袍们有许多问题想问,并急于了解天夏的情形,不过有些东西一时无法解释清楚,我们会这里停留一段时间,帮助诸位消弭危机,布置勾连渠道,在走时可以带上愿意跟我们走的人返回本土,等你们回到了青阳上洲,就一切都明了了。”
……
……
第两百一十九章 泊舟
苏芊在与玄府一众人等谈过话,就又转去与都府的诸官吏会面。
在她离开之后,项淳对张御道:“玄首,此次到来之人,没有一个算得上是真正的玄修,而且那苏校尉也是语焉不详,这里面是不是……”
张御道:“只要是天夏人,不必太过区分来者是玄修还是寻常人,况且本土望见烽火台后,也是来救援我们了,不是么?”
项淳道:“我只是有些担忧。”
张御看了看他,道:“我知道项师兄在担忧什么,不过例来大势变动,绝非个人之意愿可以违逆,除非能以一人之力改天换地,所幸我辈修士,也并不是无此上进之路,只要道心不移,余者纷扰,又有何惧?”
项淳点了点,感慨道:“玄首说的是,是我心胸狭隘了。”
张御看了一眼在上方盘旋,似在守御这一方疆域的玄龙,道:“回去吧,准备一下,看有多少人要离开东廷,一同返回本土的。”
而另一边,苏芊在面对都府之人的时候,显然就没有对待玄府诸人那么热情了,她本人只是在露了一面,礼貌交代了一些话后,具体的事情就交由自己的副手去与治署接触了。
都护府本还准备给她安置一个住所,不过被她婉言谢绝了。
这倒不是她看不上,而是天夏军中有定规,凡是军中将领,不得命令,不得在任何地方治所内留宿。
她要是不严格执行,那么随营监军有权立刻将她拿下,并令副尉接替整个光烨营的指挥。
所以她与都护众人别过之后,眉心之中光芒一闪,一身优美的银色甲胄就又重新覆盖到了身上,她足下只是一点,飞升上天,就又重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那艘银光飞舟之上。
待双足站在了踏台之上,飞舟上有一道门户螺旋状移开,她便走了进去。
到了里面之后,霎时有阵阵气雾飘起,将她整个裹住,片刻之后,她身上外甲如溶解般分开,又一次回到了眉心之中。
再是过有一会儿,那气雾方才散去。
这是为了隔绝各种微小生灵和不属于自身的气光声色,也并非单纯只是为了清理,而是天夏诸军在长期与外敌交战后所总结出来的必要步骤。
她沿着长长的舱道往前走去,飞舟之中有不少军卒和随从,见她回来,立刻靠壁站立,纷纷恭敬行礼。
她目不斜视,一直来到了位于舟首部位属于自己的营舱之内。
这里布置十分简单,除了必要的休眠和坐卧部分之外,只是边门上挂了几个护符和一个坠着长穗的赤色蝉翼结。
她可不像那些军将世家出身的人,非要把自己的营舱布置的舒适惬意,华丽美观,只要简单实用就够了。
她走到舱室中间一个光柱之下,伸手按在了高立案台处一枚弧线优美的白玉之上,顷刻间,就有许多画面映入了她的脑海中。
她现在看的东西,是六十年前东廷都护府最后一次送递来的文卷和名册,里面大部分都是关于都护府上层人士的记载,不过涉及到玄府,却是只有最为简单的名姓和职位,具体信息一概无有。
这是因为玄府是归于玄廷统属,属于礼制上的最高位,但凡玄修的文册,都不是军府或者政署可以随意调用查阅的。
除非是涉及到严重的叛谋之事,不过这也需要事先报于玄庭知晓,得允准之后,才能调看。
此前往东廷来的时候她就看过了这些文册,不过也只注意了一下玄首,其他人只有一个名字,也没有形貌,她也懒得去记。
只是她这时翻阅了一下,却发现这里面没有张御这位代玄首的名字,说明这位是在这六十年中成长起来的。
她想了想,唤了一声:“阿沫。”
“我在。”
一个清脆而平和的女声出现在了她身旁,随之一同出来的,是一道如由星屑聚合的人影。
这是她的观察者,负责在战斗之时观察她自身无法注意到的人或事物,甚至是敌人的破绽。
苏芊问道:“阿沫,你能看出那位张玄首力量层次么?”
阿沫清脆的声音在舱内回响着,道:“那位玄首的气息较为深邃,收敛的很好,难以观察到什么,初步推断,应该是一位中位修士。”
苏芊点点头,丝毫不觉意外。
东廷都护府是百年前层级较高的大都护府,巅峰时期中位玄修的数目曾达到二十名,甚至还有过高位修士的踪迹。
能统御这样的玄府,那么玄首至少也是一位中位修士。
她又问道:“其他人呢?”
“没有了。”
“嗯?”苏芊有些意外,“什么?”
阿沫语声平和道:“除了这一位张玄首,没有一个人达到中位修士的层次。”
苏芊先是讶然,随即沉默了下去,她能想到这是为什么。
“校尉。”
随从的声音在舱门外响起。
苏芊问道:“什么事?”
“校尉,方才副尉拿到了都护府递送过来的卷宗,里面有这六十年里发生的大事,我们稍加整理了一下,请校尉过目。”
苏芊道:“拿进来。”
舱门打开,一个女随从抱着一沓文册走了进来,不过其人对于站在一旁的“阿沫”却似并无察觉,在把文册放下后,她恭敬一礼,就退了出去。
苏芊把卷宗打开看了起来,这里面记录了东廷都护府这六十年来主要事机,大致翻了下来,她对东廷情形已是大致有了一个了解,她叹道:“这东廷都府,能坚持下来还真是不易。”
不过她也留意到,卷册最后一段是新加上去的,主要记录的,就是代玄首张御所做的事。
在东廷都护府苦苦坚持了六十年后,还是遭遇到了几尽面崩塌的局面,最后完全可以说是张御以一人之力硬生生给翻过来的。
苏芊合起卷册,她站了起来,把手一挥,面前的舱壁似如化开一般消去,下方的瑞光城、远处地陆山川,以及辽阔的海面一下呈现于眼前。
随后她又望到安山方向,可以看到,在那之后是无边无际的地陆,迄今为止还是被浊潮笼罩着,似是披着一层神秘的迷雾。
她看了卷册上的描述,心中对那里充满了好奇,很想去那里一探究竟。
可即便是光烨营,在没有指引的前提下也无法深入浊潮,而且军令也不容许她如此做,所以她只能遗憾放弃了。
此刻瑞光内城台地的望夏台前,一个戴着眼镜的娇俏少女站这里,她的头发只是在后面随意一束,手臂上抱搁着一块光洁玉板,她时不时在上面点点划划,随后拿纸上来一按,就形成了文字,再分发下去。
她的身边,还站着不少治署的事务官吏几名泰阳学宫的师教。
柳光此时也在其中,他看了看少女手中的玉板,认出这种东西当是名为“拓玉”,本来应该只有玄府的玄修能使,没想到现在军中也用上了。
少女在诸人陪同之下在望夏台内部走了一圈后,出来对众人道:“这座烽火台已经是百年前的老物了,需要再重新加固和修缮一下,哦,不必用贵方的财货,我们带来了不少物资,用多了也没关系,嗯,都是可以回头补报的。”
一名事务官吏听到这句话,试着问了一下,才知道失落在外的都护府要是守土用功,不但不用不补税,天夏本土还回给予一些补免,不过并非是金钱形式,而是帮忙替换各种落后的生产用物,而停泊港口、矿场、工坊之类的东西也一样是包含在内的。
少女看着烽火台,拿笔支了支自己的下巴,道:“对了,这里还需另行建立一个‘望仪’。”
柳光开口问道:“什么是‘望仪’?”
少女道:“一下解释不太清楚,大致可以看作是在浊潮之内传讯的桥梁。比如青阳洲从看到东廷烽火,再到我们来到这里,用了整整六十六天,这是因为浊潮影响,我们不得不反复调整方向,可要情势危急,那肯定是来不及的,但是有了‘望仪’的话,那最快的飞舟,来这里或许只需要几天时间。”
柳光点头道:“那是要建一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