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御这一边,他见廷议已是结束,本待是回返守正宫,风道人以训天道章传言道:“张道友,可能一叙么?”
张御顿住脚步,回应道:“自是可以。”
风道人行步上来,他一挥袖,一叶长舟到了脚下,自云海之上缓缓渡至眼前,伸手一请,道:“张道友请。”
张御一点头,便踏步上去,顿感一股勃勃生机弥漫开来,随着风道人也是走了上来,便见一股青气上行,在高处结成顶庐,身前并有桌案生成,风道人请了张御坐下,呼唤一声,云海之上,自有值司星辰的神人下落,为他们倾茶倒水。
风道人道:“道友来了上层之后,还未在云海之上游览过吧?”
张御道:“确实不曾。”
他在上层,多数时候处于修炼之中,很少出外游玩,这也是因为他与其余廷执不同,有还有分身镇守东庭,并且身为守正,天夏哪里都可去的,不需要事先通传。
风道人道:“我天夏在此开辟上层之后,便将古夏之时的景致一一在云海之上复拓化演,可以说是与那时景物一般无二,诸位真修同道也便是在这诸多胜景之中潜修。”他伸手一指,“看哪里,此便演化出了来的古夏之时的瀛莱三山。”
张御望过去,见云海之中,有三座山峦若隐若现,壮观绝秀,雄奇巍峨,颇为一股仙灵意境。
风道人这时又略带感慨道:“过往那些真修,正如这些景物,隐于云海深山之中,与凡世遥隔,故是风某一直以为,自立天夏之后,真法之道早已是疏离凡间,此刻当是我辈玄修崭露头角了,开辟新途之时了。”
张御对此没有否认,风道人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放在古夏、神夏之时,道法本来就是少数英锐才可修持的,而此辈在拥有了莫大威能后必然会与凡世脱离,因为双方追逐的东西便不一样。倒是后来天夏的诞生,这里面忽然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开始向下顾看了。
他对此这里的原因也很感兴趣,因为原本的宗派之制其实非常稳固,稳固到已经可以如孤阳所言那般万世不移了。
究竟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发生这等改变呢?
可是金册之上记载模糊不清,从脉络上看,只能说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有意识的改变,而这个改变也是契合了中下层,所以使得上下得以通融,直到如今这个过程还在继续着,玄修也算是应势而成。
风道人此刻又道:“我玄法若要想发扬光大,只在下方着力却还不够,玄廷今日扶持于我,明日就可弃我,而今廷上廷执,唯有张道友与我,力甚薄弱,唯有再得一位玄修廷执,同进共退,如此才能稳固。”
张御能明白风道人的忧虑,这源于他们本身就是被玄廷提拔上去的,再加上上宸天已是覆亡,玄法的作用似没有以往那么大了,所以急着想要巩固根基。
但其实并不需如此,若说玄廷原本扶持玄法是出于某一种目的,可经过三百多年的传继,玄法已然融入进了整个天夏,并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了,
只要道念大策不变,那么就不用担心太多。
就算是有意识的打压,也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那有的是时间对抗,而想要短时内将之剥除,那必然造成极大动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这时道:“道友可曾想过,玄法为何而存么?”
风道人想了想,道:“在风某修道之时,曾以为玄法是为了能对抗外敌,但后来想到,或许是能予人以入道之门。而为何要如此,风某曾有一个猜想,那或许真法之道到了某处极致,靠自身难再往上,故是需要更多的修道人。”
张御微微点头,风道人这番想法与他所思也是相近,从最初的道法源流可以看出,是众生之智蕴生了道法,而后来从中脱颖而出之人成就了道法之盛。
但是可以看到,追逐道法越往上走,便越是稀少,他猜测可能是极少数人凭着自身已经很难再往上走了,或许需要更多人成为同道,才能继续向上寻道,这也倒过来迫使上层大能俯身下顾。
不过这只是假设,只是他凭借眼前的表象所做出判断,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这还有待验证。只从关朝昇的话,还有霍衡的话来看,事情恐怕并没有这么简单。
他道:“我曾与诸位道友说过,我推动玄法,乃是因为玄法能使世人多一条通往上境之路,而非是在于玄法本身。”
他看着风道人,道:“只要这份道念真意不改,并能为世人所接受,越是往后,则我辈同道便越多,而若是人人皆存此念,那不拘你修得是何道法,都是无关紧要了。”
风道人深思片刻,他慢慢点了下头,并郑重道:“我知晓道友之意了,风某以为,后来之人当是更胜前人,真法所遇之阻,玄法当不能走同样之歧路……”
正说话之间,忽听得一阵阵悠扬磬声传来,此声徘徊云上,不停动荡清穹,久久不绝,他看了看,道:“这当是玄廷向诸域颁宣颁张道友升任廷执一事,故奏此乐。”
张御听着这音声,缓缓言道:“此是玄声亦我声,由来天道是人道。风道友,大道路上,你我当是共勉。”
……
……
第三百九十三章 乘舟观明空
随着玄廷正式向下宣颁,张御成为廷执之事也被内外各洲宿的玄首镇守所知晓。所有玄尊都是明白,玄廷之上自此又是多了一位执掌权柄之人。
在上层潜修的大部分玄尊得知此事后,感慨之余,内心深处却也是服气的。
张御在覆灭上宸天那一战中的表现众人都是看在眼中,一人堵住两派侵攻,先后更是有四位摘取上乘功果的修道人直接或间接败亡在他手中,此战可谓列功第一,这等修为,这般奇功,成为廷执也是理所当然。
虽然上层以真修居多,可他们也是最崇奉道法的一群人。在他们看来,你功行修为在这里,你对大道之理的领悟在我等之上,那么你所行所为自也是有道理的。
而各洲宿的镇守玄首则是思考更多,他们需要尽快了解这一位的喜好和倾向。下来玄廷之上的决议无疑会受到这位的影响,这也定然会涉及到未来各洲宿的走向。
玉京,盛日峰。
玉航道人看着玄廷送传下来宣谕,心中暗自庆幸,幸好当初他再发觉无法和张御相争之后主动退让,没有再去与张御较劲的意思,不然要是被这位记在心里,这位借着权柄在玄廷之上摆弄自己几下,那他也是绝对不会好受的。
成为了廷执,那就和他们这些镇守就不在一个层面之上了,说得夸大一些,他们这些算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棋子,廷执便是天夏真正的下棋之人了。至于再往上去的执摄,因为并不干涉世间之事,所以对底下之人来说,反而没那么大影响。
他此刻想了想,唤来了一名亲信弟子,道:“东庭府洲的使者是不是前些时日来玉京了?”
那弟子对于玉京一切事宜都是了然于心,道:“东庭府洲想要调一二位大匠过去。只是天机院那里尚有许多关节不曾走通。”
玉航道人言道:“这事你去天工部走一趟,便说东庭隔绝中域百年,百废待兴,亟待支援,玉京为首府,也自当有所关照才是。”
那弟子想了想,应下道:“是,老师,弟子会办妥的。”
虽他不知张御胜任廷执之事,可对此事倒没觉得有什么意外,因为玉航经常做这等出手帮忙之举,他猜测老师可能是想给东庭那一位玄首卖个情面。
玉航与人相争从来都是在私底下的,而且就算要针对谁人,表面上也是和和气气的,看着没什么矛盾。故即便身为他的弟子,也从不知道自己老师和哪个同道交好,又和哪个同道其实是不对付的。
伊洛上洲,玄首高墨也是同时得知了张御升为廷执的消息,他心中忍不住大喜,精神变得十分振奋。
也怪不得他如此激动。如今玄修的数目虽然不少,可长久以来,上层力量却是极为欠缺。他当初和风道人也是在廷上列在末座,说话没什么份量。
而自从他被去了廷执之位,到了内层担任廷执,他就担心,风道人会不会与他一般,也是遭遇到同样的情形。
这种不安在上宸天被覆灭达到了顶峰,因为在他看来,当初玄法就是玄廷为了应对内外部的压力才一力扶持上来的。现在失去了一个大敌,那廷上会不会改变态度?
好在张御又坐上廷执之位。有了这么一位摘取了上乘功果的修道人在廷上,玄修也就有了倚靠了。
他在殿内走了几圈后,便以训天道章寻到了风道人,道:“风道友,张道友升任廷执,实乃我辈之幸也。”
风道人则是道:“高道友,张道友方才与我谈了一席话,我觉得也当与道友说一番。”
“哦?”
高墨不由得郑重了一些,不管怎么说,从张御开辟训天道章,再到如今座上廷执之位,他已是将张御视作玄法引路人,张御之言他自也是十分重视的。
风道人将张御方才与自己的那番对话对高墨重述了一番,并道:“我觉得张道友说得有道理,我辈所求若只是为玄法本身,那却也太过狭隘了一些,也是将自身限碍住了,那样玄法迟早会走上与真法相类似的另一条路,可若放眼出去,不局限于一隅,那些玄法反得开阔。”
高墨听罢,沉思良久,最后感叹道:“张道友说得对,此才是我玄法存世之基,是我辈目光短浅了。”
他想了想,又问:“对了,不知张道友升任廷执之后,东庭府洲那里当由谁来承继?”
风道人道:“张道友举荐了万明道友,事情已经定下了。”
高墨顿时安心,他又有些可惜道:“若非施道友不喜出来做事,否则……”
风道人道:“那是以往了,方才我已是与施道友谈过了,外宿正好有一处镇守之地可得挪位,我待下一次廷议之时试着推举施道友前往镇守。”
高墨心下一动,道:“张道友那里……”
风道人摇头道:“我未与张道友说,他方才成廷执不久,这等事还由是我来提吧。”
高墨想了想,点了点头。
而另一边,廷议结束之后,明周道人便去了万明道人所驻之地,向他正式传诏,授予了东庭玄首之位。
万明道人接下诏旨之后,了解到继任之期是在明年二月中,距离此刻还有两月时日,时间尚算充裕。
他考虑下,便从驻阁之中出来,心意一转之间,便来至了守正宫前。
早有神人值司等在那里,见到到来,躬身一礼,道:“万明玄尊,廷执说了,玄尊若来,自去入内见他便可。”
万明道人称谢一声,走入进去,到了殿上,见张御正站玉台之上,便上来执有一礼,道:“见过廷执。”
张御回有一礼,伸手一请,道:“道友请。”
万明道人再是一礼,到了客位自上坐定,道:“多谢廷执举荐于我。”
张御道:“我这回举荐道友,是因为道友乃是合适替继之人,能够维护住东庭局面。”
万明道人神情认真了些,道:“敢问廷执,万明此去东庭,需要做些什么?”
张御一拂袖,案上一枚玉简飘了过来,道:“东庭府洲之内诸事宜,我都已是罗列其中,只是东庭这方地陆并不简单,内藏许多玄机,道友还需要谨慎一些。”
万明道人接过玉简,郑重道:“万明记下了。”
张御又道:“上宸天覆亡之后,便有零散余孽还在外层,但日后侵袭内层之举当是少有了,如今需要防备的,乃是在内部。
与青阳相仿,东庭有不少造物,只是任何东西都是有利有弊,运用好了,便能于人有益,只望道友能把握好尺度。”
万明道人肃容应下。
当初他虽然敌视造物,可那时造物一派的确是包藏祸心。而说到底,其实还是他能为有限。
现在成了玄尊,眼界更为广阔,能够看到更多东西,对于原先深恶痛绝的一些事也是能够容忍,其实这也是因为他的修为功行提升之故,哪怕是有些东西出了问题,他也有信心将之纠正过来。
张御道:“道友身边还没有什么趁手法器吧?”
万明道人道:“是还不曾有。”
祭炼法器需要祭器手段,同时还需要用玄粮交换宝材,而他到了上层之后,还没来得及立下多少功劳,自是不及去做这些。
张御伸手一拿,一缕气机引了过来,霎时在他手中汇聚成了一根枝条,并将此物朝万明渡送了过去。
他道:“我在东庭玄府之中留有一株益木,在此树之下修行,亦能得有不少益处。而只要持有此枝,便能御使益木出力助战,道友可收好了。”
万明道人自座上起身,郑重接了过来,拱手道:“多谢廷执。”
张御颔首点头,道:“愿道友此行顺遂。”
两人把话谈完之后,万明道人便即告辞,张御把他送走之后,站在台阶之上看着这一片云海清穹,参加过一次廷议之后,他算是正式掌握了廷执之权柄,而他下来也要将自己负责的职司抓拿起来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准备派遣神气分身去往内外各洲宿巡游一番,待得详细看过,完全了解之后,再回来做布置。
想过后,他转身走到了偏殿之中,见妙丹君依旧在那里沉睡着,身上有一层浮动的金色流光,似如茧子一般围裹着。
这头小豹猫已然沉睡数载了,其原本无需这般长久,但是上层清穹气机却是一直在持续补养着它。
若无打扰,它可以一直沉睡下去,直至完全成长才会醒来。不过那个时候或许是千百年之后了,可这也意味着它将变得极度适应上层,一旦脱离了此间,去到别处,很可能反而不利于自身。
故是他这次决定将之唤醒,带着这只小豹猫一起去往各洲宿巡游。
他伸手上前轻轻一按,道:“妙丹,沉睡许久,当得醒来了。”
妙丹君身躯微微一颤,耳朵抖了抖,用幼小的爪子抹了抹脸,尾巴一翘,便即爬了起来。
它的身形看去比以往大了些许,从案台上跳跃了下来,四肢着地,走了几步,便绕着他转了几圈,发出几声喵呜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