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精校版]

第22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吕哲本来是应该动身前往黔中郡,不过既然秦国要出兵中原扫除叛乱,现在显然已经不适合去黔中郡,应该留在南郡关注中原的动向,出了什么事也及时做出反应。
在没有搞清楚中原战事的发展之前,南郡对百越的攻伐估计是要以守为主,大军也不宜驻扎在黔中治府,一旦将那里的粮食、财帛、人口掠夺完,他们就会退回临沅。
从咸阳到三川郡路程超过五百里,徐岩哪怕是快马加鞭也需要半个月,而他既然是要到三川郡掌军,自是不可能车装从简,必要的护卫和后续物资肯定要带。
到了三川郡之后,徐岩也不可能马上出兵,必然是需要一段时间来了解军队,熟悉带兵的将领。这个过程也不会太快,起码会有两个月左右。
赵高写来的信件中,提起始皇帝有意让王贲先从上郡攻入太原郡,十万北疆精锐去对付太原二十来万互不统属的叛军。
信件也让吕哲稍微了解中原的局势,在他看来那些叛军之前或许会互相攻伐,可是一旦秦军杀来必定抱团。王贲攻打赵地的准备也不足,粮秣只带了三个月的量。之所以带这些粮草肯定是中枢粮食紧张,或者是打算因粮于敌。
十万北疆大军的粮食要取自赵地,可以看出咸阳这项举措的一个含义,他们根本没有把这次作战当成是境内的战争,根本就是打算执行进入敌镜作战的那一套。
就粮于敌啊,那是军队杀进去后抢掠当地的粮食,不会去管当地平民死活的一套战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因为反叛的声势浩大,咸阳中枢已经不信任赵人到了哪一种地步……或者应该说新占的六国土地上的人,他们都不信任了。
“秦国缺粮?”吕哲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过来。
差不多也应该应该这么解释了,秦国启动的大型工程太多了,又是直道又是皇陵,北方也在将那些原本互不连接的长城连接起来。这些工程的劳力非常多,动用的徭役总数量已经超过两百万,那要消耗掉多少粮食呢?
“不对啊?既然是要用兵,应该会停掉几个工程。”吕哲觉得这个应该是常识才对,毕竟接下来秦国就要两线、乃至于多线作战了。
事实也是那样,秦国目前除了北方的长城和直道之外的工程已经停止,那些民玞正在向内史郡汇集,想来这些人就是要担负中原之战后勤的劳力。
关注完咸阳的动向,吕哲拿起衡山郡的战报详细端详起来。
进入衡山郡的三万大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邾县,后面义兼又率领部队出城和从安丰赶回的邓宗七万人在野外进行一场大战。
邓宗从安丰赶回的是一支久攻安丰不下的士气低迷之师,这支没多少士气的叛军从安丰到邾县足足赶了两百多里的路,士气低迷加上连日赶路战斗力下降到最低。
义兼初次领军,其人又没学过兵书战策,埋伏什么的他倒是有想过,可是当地的地形基本没有这样的地理位置,因而这场野战倒是打得堂堂正正。
从安丰赶回的叛军遭遇挡路的秦军,如此怎么会想不到邾县已经被攻陷,原本低迷的士气更加不堪,邓宗倒是邀请阵前喊话,说是攻击南郡并非出自他的授意,完全是误会云云。
义兼出去回话,虚与委蛇一番讨要攻击南郡之人的首级,没想到邓宗还真的拿出一个人头。
这次南郡出兵怎么能够虎头蛇尾,义兼看到邓宗拿出首级后敌军士气更加低迷,七万叛军内部哗然之际,义兼抓住这个机会发动了进攻。
邓宗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这么低的姿态竟然没有被接受,看着秦军如狼似虎的扑杀过来,倒也做出了反应。
义兼获得高位的时间不长,不过再怎么说也是出身自正统秦军,这种正面交战一直以来都是秦军的强项,他虽然初次掌军却也将攻击阵型安排得有模有样。
一千重步兵推进,随后是三千弓箭手在重步兵后面抵近射箭。两翼有三千跳荡兵从左右两边扑杀,藤甲兵与戈矛手作为预备队。这样的攻击阵型其实并不符合以寡敌众的军阵,不过初步掌军作战的义兼也只能这么安排了。
堂堂正正的推进之下叛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根本抵挡不住手持大阔剑的重步兵和弓箭手不断的挤压。不断有同伴被砍成碎尸,中箭倒毙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叛军正面根本就是一触即溃,两翼再被威胁之下,叛军这种无组织、无士气、无体力的乌合之众干脆全局崩盘了。
乌合之众的特色就是挤在一起还有拼命的本钱,一旦四处逃散就会没命的逃窜,无论邓宗怎么叫喊已经无法阻止败局,他无奈之下果断带着人向西陵县的方向奔逃。
虽是击溃了敌军,可是义兼经验不足的缺点也展露无遗,他没有携带足够的兵力,敌军溃散之际也没有及时的派出部队拦截,一场一击建功的野战打到最后竟是只杀伤不足两千敌军,抓到的俘虏数量也只有可怜的五千多人。
吕哲不断地摇头苦笑,衡山郡的叛军集中在一起倒还好,四散之后必定会分为无数团伙,想要短时间内歼灭成了难事,而邓宗想要再聚集起那么多人在那一败之后估计是不可能了,衡山郡在未来只会是四处割据混战的局面。
黔中郡那边也有情报传来,共尉在组织人手将缴获运回,骆摇也联系上不少百越部落,苏烈和季布向吕哲请示什么时候回转临沅。
有多少缴获还没有统计出来,不过看战报应该是不少,物资的缴获不是吕哲关注的重点,现下各处兵荒马乱,有财帛也买不到其它郡县的粮食。他比较关注的是捕获的二十余万人口,这些人中老人和孩童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余下全是青壮年和在生育年龄的妇女。
掠夺的人口押解回南郡后,对南郡的建设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南郡目前的工程很多,劳力比较急需的是新城池的建设,本来已经有十八万人再加上那二十多万人中挑出来的十四万,三十多万人没日没夜的建设会极大地加快新城池建造的速度。
情势一变再变,吕哲也不得不做出改变,他急迫地希望在明年开春之前将新城池的外城墙的第一道建好,那时无论有什么恶劣的环境也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第0176章 困难重重
咸阳来信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中枢已经准备好对中原展开平叛之战,只是粮草方面的准备还有些不足,赵高提醒吕哲需要把南郡今年的赋税缴纳中央,为以前的失分的进行补救。
失分什么的吕哲是有在想弥补的方法,可是让他运粮说实话是很不愿意,毕竟粮食在现今就是一切。
南郡今年的赋税还没有统计,查看往年的记录是三十万石左右,考虑今年受过兵灾影响,民间缴纳的赋税该是在二十万石之间,可能会更低。
一石是三十斤,二十万石就是六百万斤,战时士卒每顿饭的饭量是在八两左右,十万人的部队每天要消耗二十五万斤左右的粮食,二十五万石其实也就够二十来天的消耗。
南郡从黔中郡缴获的粮食大概有五百万石,按斤算就是一亿五千万斤,目前南郡的肉类食物提供得不错,对植物类的粮食消耗减半,若只是提供给南郡的十八万军队食用可以吃上整整两年。
不过,吕哲在南郡不止要养军队,那些被招募的民玞也需要提供粮食,俘获的人口也会消耗粮食。在册的民玞数量有三十七万,从黔中郡捕获的人口计有二十四万,士卒每顿饭的食量是五两,民玞是三两,俘虏按二两,这么一来五百万石的粮食算下来也只够支撑一年。
南方各郡大乱,对生产的破坏力远要比想象中来得大,近期派去各郡的探子回馈不少信息,很多郡县尽管是刚刚秋收却是粮食严重不足,个别县已经陷入粮荒。
黔中郡的掠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仅次一次不会再有下次,所以今年的粮食总量在明年根本就不适用了。中原即将爆发大战,南郡不能按照原计划进军岭南,至少是短时间内无法进兵,否则要是能击败译吁宋集结起来的百越大军,黔中郡靠近岭南地区的农田倒是可以继续播种。现在向岭南进军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能利用的只是黔中郡靠近南郡的区域。
吕哲仔细看过南郡的农田统计,若是光靠南郡的出产根本养不活十几万大军,这是他最为烦恼的事情。现在秦国要对中原用兵,南郡扩张无路也不能扩张,他已经在思考向巴蜀民间购粮的可能性,毕竟南郡的矿产丰富,以前也缴获了大量的皮毛。
说到矿产,后期派入黔中的勘探人员回报,他们在澧水的上游山区里发现了大量疑似有矿物的地脉,现在还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矿种。
在南郡郡内,汉水附近的区域也新勘探到大量疑有贵重金属的矿物,初步断定会是铁矿和银矿,一些无法搞明白的矿类也十分多。而在巴东那边,也就是巫县那边再次发现三个铁矿和六座煤矿。
吕哲是清楚现代的湖北矿产十分丰富,他没记错的话尤其是铁矿和煤矿居多,只是现代能够开采不代表秦时有那个技术,下面的人就回报看地层确实有矿,可是根本无力开采。
现在能利用的矿产基本是离地表比较近的矿坑,饶是这样南郡能够投入开采的矿产也不算少,只是在制铁技术不成熟的年代,铁矿似乎只是一种鸡肋,远没有铜矿来得珍贵。
越城这个治金大城已经接到命令,他们对铁器的研究在有煤矿的加入后有些进展,去掉炼铁的大量杂质是办到了,煤燃烧起来的温度足有一千度以上,根本不是木炭可以相比的,他们甚至在研究阶段也炼出疑似钢的金属,但是经过实验出现更多的问题,制造的兵器不是太软就是太脆。
听到有软性的金属吕哲还是蛮惊讶的,命人带来一看那分明是一种含碳量低的钢材,在现代好像很有用途,只是现在能干什么?
不过呢,炼出疑似钢材的东西可是一件大事,吕哲干脆抛开政务带着亲兵就往越城赶。
越城其实不是当地的地名,先前吕哲还以为南郡这个越城是后世考察出来越王勾践时期的那个城池,后来才知道所谓的“越城”是一种治金城的泛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