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舰队缓缓地靠近,阵阵的号角声和鼓声相续发出,相遇的两支舰队各艘船只上的人都是朝着对方挥手欢呼。
辩良这支舰队会被给予南洋舰队的番号,陈宣那支舰队则会有北洋舰队的番号,两支舰队从番号来看就知道今后负责的方向不同。
陈宣看着逐渐靠拢的友军,有那么点酸溜溜地说:“瞅瞅,他们的新式战舰似乎比咱们多啊?”,心里觉得没面子肯定会:“咱们新加入的船只大部分是运输舰,这算什么事嘛!”
没办法的事情,北洋舰队因为倭列岛上有黄金和白银出产,运输舰的数量增加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执政府巴望着能够从倭列岛获取更多的黄金和白银支撑用于货币改革,再则是帝国海军在海面上一个敌人都没有;南洋舰队那边的责任不同,他们还处于大范围探索阶段,短期内正需要战舰游走于各处,自然是补充更多的战舰而不是货舰。
辩良可猜不到自己的老上司心里在泛酸,他反而是看到老上司舰队中有相当多的运输舰有些羡慕地对旁边的人说:“他们所获甚丰,已经能为帝国带来收益,我们应该加把劲了啊!”
事实上南洋发现的岛屿并不是没有出产,只是目前所发现的岛屿还未得到开发,前进基地也仅是在黄岩岛那边建立一个,像是吕宋岛上巨量的铜矿暂时还没有找到,部分已经发现的珍贵木材和香料还没有确定价值。
“咱们才处于探索和开辟阶段,王上可是断定南洋各处有相当多珍贵资源的。”大副似乎是充满了某种信心,脸上表情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愉悦。他也应该感到愉悦,已经有小道消息称他会成为南洋舰队旗舰的船长,虽然还不是那么确定,可并不妨碍心里乐开了花。
两支舰队合流,稍微停顿的时候辩良泛舟去了老上司的座船,按照他的说法是应该尊重老上司,实际上是要过去打听一些事情。
他们会从这里向着西北方向而去,前往长江的入海口,也就是会稽郡丹徒县那边,然后在那里的一处港口靠港停驻,换上可以在内河行驶的船只,直接走长江水路直达帝国南陵。
第0872章 纷纷扰扰
近期的南陵明显要比以前来得热闹,那是因为外国使节团地到来带动了激增的消费,外国使节团也随行了一些商旅。
这些来自中亚和西域的商旅带来了华夏大地所没有的商品,像是中亚波斯区域的一些特产,和西域本地的特产,更是带来了所谓的胡姬。
波斯特产大多以各种形式的毛毯居多,不知道是第一次来不知道华夏的购物需求或者是什么,其余东西倒是没见有多少。
西域那边的商旅带来的东西则是有点多了,像是一些新奇的食物和水果酒,尤其以葡萄干和葡萄酒的数量居多。
两片区域的商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少携带易碎物品,因此装载的东西基本是被放到木桶或者皮袋之中,他们带来的胡姬数量极多。
当然了胡姬是华夏人对那些女人的称呼,这些女人有自由人也有奴隶,分为白皮肤、黑皮肤、麦色皮肤,几次公开的演艺中表演了旋舞和眨眉舞。
旋舞其实就是一种跳着跳着旋转的舞蹈,胡姬在跳这种舞蹈的时候穿戴相对曝露,腰肢下身是一种带着吊饰且图案华丽鲜艳的长裙,旋转起来的时候十分的炫目。
眨眉舞其实是一种妖艳的舞蹈,胡姬穿戴透明妩媚的衣裳,只在重要的隐私部位有额外的遮挡,跳舞的时候动作十分妖娆,手也十分轻柔,肚皮甚至会出现蠕动,因此这种舞蹈也被称呼为肚皮舞。
因为审美观的关系,帝国人士对非本族的女子只感到长相奇特,大多是以看新鲜的心态在瞧着,真正感到漂亮或者美艳动人的几乎没有。审美观的不同造就的是,可能在波斯人或者西域人看来十分美丽的女子,她们在帝国人士看来和妖怪差不多,那么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购买或是“女票”的兴趣,让一大群以为带来异族女子能够在东方帝国依靠“皮肉”发财的奴隶商人大失所望。
除开各种各样的胡人带来的繁荣,其实还有另外一项盛事也将在近期发生,那便是封爵仪式的日子逐渐临近。
相当多收到通知的人先后回到南陵,一些原本主人长期处于外地的府邸恢复了活力,他们的到来基本是带上了必要的亲兵卫队,各驻地也会有当地的豪绅或是大族借着机会一同前来,给予南陵增加了不少的人气。
长久处于边疆的人回到繁华的南陵,自然是要放松一下,第一次来到南陵的人也需要进行社交活动,那么南陵城各处稍微上点档次的酒楼几乎是每日都会被包场,一时间经常能够在各处酒楼看到名声很大的人结伴饮宴。
什么叫名声很大?战争状态下的帝国,名声大的人当然就是那些将领,于这么个年岁里他们才是最受关注和欢迎的人群,至于什么名妓、伶人之类的“玩物”似乎只能是在歌舞升华的岁月里才有被关注的空间。
现在的人基本上已经明白国家强盛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哪怕是再怎么榆木脑袋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质量变好看到好处,一直在向外进行开拓和掠夺的群体,他们又怎么会不受到欢迎呢?
“太难了,每次邀请都是走了个空。”
“是啊,似乎是忙于同僚之间的走动,没有多少空闲理会我们。”
“等等吧,那些将军难得能够聚在南陵,多走动走动难免,后面总该是会有时间来应酬我们。”
“只能这样了。”
无论是南陵本地或是周边的家族,昂或是从远方来到南陵的那些人,亦或者是外国使节团,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够邀请到各军团的军团长,不过大多数人基本是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格邀请中郎将军团长,只能是退求其次。
说实话,一个家族能够邀请到某支军团的二号人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军团的二号人物既是长史,而长史是每个军团掌管文书的第一号文官,很多时候军团长可能不是那么了解探索到什么物资,但是长史却是必须进行了解。
帝国正处于高速开拓期,多结交一下各支军团的高级将官很有必要,那些将领因为向外开拓肯定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太大的资源不敢奢望,帝国看不上的资源对于每个家族却也是难以想象的好处。
或许是吕哲有什么交代,每支军团的将领和各级官员只要有机会也会宣传一下驻地周边的情况,那当然是为了吸引人前去开发,毕竟军队不能只占地,是吧?
很多占领地无论怎么宣传都没有足够吸引人的东西,基本是属于无人问津的地方,但是有个别几个地方却是例外……
“别的不说,以前想要置办田产相当不易,现在只要有点胆子有点魄力,对新占领区购置土地,花上很少的钱就能买下大片土地建立农庄。要我说,现在去岭南和草原发展很有前途,就看喜欢刨土或是放牧了。”
“岭南那边现在不好搞了,前期大肆放火烧林引发了连绵十数里的大火,似乎是意外造成了死伤,帝国已经颁布法令,不再允许任意放火烧林。”
“那是一帮憨货乱来,没有查清楚有没有人就放火,不但烧死了人,好像还烧掉了不少珍贵的木材。”
“有人发现羊毛可以织线,可以制衣,去草原圈地发展牧业确实不错,到时候再买上一些牧奴,就可以等着发财。问题是……你懂的。”
是懂,草原深处的胡人从一年前开始集结,沸沸扬扬的消息满天飞,可是一年都过去了那些胡人就是没见踪影,预期会发生的大战不但没有发生,帝国不断调动部队北上迎来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局面,让相当多的人可谓是迷惑不解。
底层的平民很难搞清楚那些胡人到底是在干什么,不过却也是平民所了解的信息罢了,帝国掌握的情报却是显示集结的胡人本来已经南下,到了半途却是转向西边,有什么意图虽然无法百分百确定,但是看乌孙做出的反应,必然是与这有关。
胡人没有呼啸南下与头曼率军投降有很大的关系,头曼率军投降的消息传到了草原,丁零、呼揭、浑庾等等好些个本来已经集结部队的部落联盟,他们可能是对帝国军队展现出来的实力给阻吓到了,竟是走到一半转头扑向了乌孙。
帝国这边等了许久,可是乌孙派出的第一批使节团久久不到,后面经过探查是被吉脱派出的骑兵截杀在帝国疆域之外的半途。乌孙后面又派出使节团,用了不少兵力护送才送到帝国疆土,使节团带来的消息证实了帝国的猜测,集结起来的胡人果然是扑向了乌孙,因此乌孙正求爷爷告奶奶地向帝国求援。
关于草原胡人大军的动向帝国并没有即时向民间进行公示,知道最新消息的人仅仅限于少数人,大家都认为北疆可能会发生大规模战事,是不是想着去北方草原的人就少?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其实也不知道是人们对胡人太过轻蔑,或者是他们对帝国军队相当有信心,北疆即将爆发的战事不但没有吓阻到他们,反而从某些方面来讲是刺激到了他们。
仅于两年之内,向执政府投书申请前往河套的家族就超过了十五个,大部分是陇西那边的传统放牧家族,如乌氏、义氏、邦氏、西氏;少部分是中原那边的家族,这些家族祖上也是放牧为生,如李氏、赵氏、宋氏;燕地那边也出现了申请的情况,但是只有一家,那便是臧荼那一家子。
“举族迁移,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前往河套,是表现出我们对帝国武力的信任,能够博得军队高层的好感,对我们有绝大的好处。”
“我们前去的第一时间还能为驻军提供至少六万匹已经训练好的战马,这正是河套驻军所缺的。”
“那两个只是顺带的理由和好处,更重要的是必须在大多数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先行下注,不然等他们反应过来,想要获得水草丰美的牧场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价码。”
似乎是凑堆,南陵不但是来了大批外国人,各个军团的相当一些人员返回,陇西郡那些递交申请书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复的家族,他们的族长也结伴来到南陵。
陇西郡的这些家族,他们是走内史郡那条路线,途中经过内史郡的时候已经看到帝国短短四个月不到就稳固了在内史郡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