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精校版]

第92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些……很多都是胡人?”
“嗯,临戎三万多居民,只有大概二千多人是来自‘内地’的人,余下都是草原上归附我们的牧民。”
“这样会有什么危险吗?”
“你是在开玩笑,还是胆小?草原胡人能够活着的,都是已经被杀怕的那些人。不知道一个传言吗?一个帝国人死去,总会有一百个胡人陪葬,军方说到办到。”
“唔!大概明白了,能够进入定居点的胡人,都是温顺……至少是懂得服从才能活命的那批人,难怪那些满脸污垢的胡人看见我们的人就一直傻笑,不少人还以为那些胡人有什么毛病。”
有些说对了,有些却是出于胡乱猜测,军方不断梳理草原,歼灭了一批又一批不服从安排的胡人,草原上的血腥自帝国军方的军靴踏进之后就没有停过,不知道有多少曾经强盛的胡人部落消失,又有多少胡人部落战败之后人口被俘。
出塞的帝国军方,他们尝试组建了仆从军,就是用俘虏到的胡人进行编制,给予简陋的武器,然后让他们在帝国军队的监视下参与对草原的梳理。
“听说啊……那些仆从军干得相当不错,只能用残忍才能形容他们对待同样是胡人的野蛮。我们杀人不过是一剑、一矛、一箭,那些仆从军会刻意留下一些活的,然后一个又一个虐待致死。因为他们是虐杀异族,所以说是干得不错,你说是不是?”
“与禽兽何异?”
“算了,不说那么多。咱们啊,还是先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一路过去又是冒着雪又是那么多的戈壁,天晓得会遭遇到什么困难,多做一些准备措施准没错。”
使节团进入到河套区域,看到的地方充满了蓝天白云下的草场,还能看到奔流的黄河。当然了,现在的黄河一点都不“黄”,甚至可以说黄河的河水十分的清澈。
千万不要忘记有一个地方叫“黄土高坡”,黄河的河水开始变黄,那是在长安和洛阳相许作为多个朝代的首都,因为需要建造宫殿,也是因为战乱等等原因,更加是因为黄河两岸的树木和植被遭到大肆的破坏,导致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过重,黄河的河水因为伴杂了太多太多的随流物才会变黄。
从南陵出发时,使节团的人数是四万出头,沿途加入了太多的人,到了沃野的时候,使节团的人数已经膨胀到八万左右,而八万人并没有算上一些郡县随同一块开进河套的军队和民夫,要是将随行的那些也算进去,其实队伍的总人数是二十一万。
“好一副大战临近的模样,对吧?”余樊君骑跨着战马,他的身侧是一块驰骋上高坡的韩信。他用着马鞭指着庞大的营盘,说道:“这里的军队会陆陆续续开向西域,有些则是会绕过东侧的阴山,从东侧深入草原。”
余樊君所指的营盘可不是使节团的营地,是河套驻军的营盘。从营盘的规模来判断,仅是沃野的驻军就超过二十万,而这里的二十万人并不是河套驻军的全部。
“整个北疆,从西面的九原郡到东面的上谷郡,北疆各个边郡帝国陈兵至少一百五十万。”韩信摸着战马的马鬃,带着一丝丝的渴望:“可以想象接下来的大战会有多么的激烈。”
“羡慕了?”余樊君持着马鞭的手臂缓缓地放下来,说:“其实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我们。我们会远行数万里,去到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的国度,虽然不知道会耗时多久,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返回帝国本土,便是一件大功。”
“信更渴望能够参与到新一轮的草原大战啊!”韩信睁大了眼睛在看河套驻军的营盘:“这是一个功名但在马上取的年代,财富、地位、荣誉……全部的一切都能骑跨在马背上取得,前提是能加入到帝国向外的征战。”
“所以嘛,但凡有点胆量的人,他们都渴望能够加入军队,成为军队的一员,然后在帝国旌旗的指引下,呐喊着冲向敌人,用敌人的鲜血和首级来累积功勋。”余樊君脸上却是没有什么羡慕,他“呵呵”笑着说:“深入草原作战不会一次就终止这场战争,胡人不会再傻乎乎地与我们正面交战,他们会躲避我们,翻越沙漠,躲到冰寒的戈壁,想要找到他们并不是那么容易。”
“是啊,战争会持续很久、很久、很久……”韩信赞同余樊君的观点,他继续说:“这只是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们从远方归来,有的是机会参与到作战中去。”
“也许不用等我们回来,我们前去中亚的路上……我打赌肯定少不了战事。”余樊君拍着座下战马的脖子,战马发出了喘气声。他改为摸着战马的马鬃,嬉笑着说:“有八万的国防军骑兵会护送我们到西域,那并不是国防军有多么在意我们的安全,是我们的路线刚好与即将前往乌孙的国防军重叠。”
“嗯。是重叠,我们走的速度不快,运送辎重的军方二线部队刚好与我们一块。”韩信说着双脚踢踏马腹,战马在“希律律”的嘶鸣声中踏动马蹄,奔行而出。
余樊君停在高坡上看着渐渐远去的韩信,嘴角挂着笑容,然后也是策动战马,驰骋的时候高喊着“我来,我见,我征服!”。
第0907章 新官上任
使节团将会在沃野停留,直至新一任的草原派遣军最高指挥官到来,由新任的草原派遣军指挥官挑选出八万骑兵,然后才会重新启程。
“新一任的草原派遣军总司令是季布季侯爵,副司令是徐志徐侯爵。”
“厉害吧?几场针对草原胡人的战争打出了一位公爵、三位侯爵。”
“陛下很重视原胡人,曾经说过草原胡人会是帝国大害,不彻底解决将会祸害帝国千百年。”
“所以啊,帝国有两名公爵、七名侯爵,另外的一位公爵和一位侯爵,一位是处理文政获封五等公爵、一位是南征之战获封的四等侯爵。”
帝国现在的两位公爵分别是司马欣和萧何,七位侯爵是季布、共尉、徐志、骆摇、熊心、韩成、姬夏,大多数是军功封侯。侯爵以下的伯爵、子爵、男爵、勋爵总数将近八百人,其中只有二成是非军功封爵。非军功封爵的贵族当中,四成是来自文官体系,六成是来自其它领域。
所谓的其它领域是什么?例如大匠师蒋阔,他研究出了冶炼技术,而后又研制出火器,被封一等伯爵。还有更多在科研领域和其它领域有所成就的人,他们创造或是革新了某种技术,为帝国的发展进步取得不容抹灭的作用,因此也获得了贵族爵位。
“男爵以上的贵族可以有封地,你的封地选在了哪里?”
“淮阴。”
“也对,你是淮阴人,只是以你四等男爵的爵位,没办法将整个淮阴纳入封地吧?”
“嗯,我是在郊外选择了一个村子,那里是我曾经待过的地方。”
“真好啊,以后那个村子上缴的赋税,有四成会成为你的收入。”
“嗯。”
帝国的贵族可以拥有封地,爵位越高封地越大,算起来贵族已经能够称得上是领主,只不过每一级的贵族封地大小和统领权也不一样,像是只有部分赋税权的一种,像是拥有自治权的一种,像是拥有专利权的一种。每一种不同的定义也关乎到责任和义务,但是绝无完全自治权这种东西的存在。
“司马公爵,他选的封地是在长江上游的巫东平原,大家原以为他会在秦地选择封地,最后大家都猜错了。”
“巫东平原是一块好封地,那里坐落在长江上游边上,连接巴、蜀、汉中出来的河系,水运非常发达。”
“是啊,巴、蜀、汉中想要出来走水运比陆地简单的多,再加上史禄受命规划建造灵渠,日后水运是直接连着秦地,经由长江上游南下的船只会增多。”
“骠骑将军要自己建城,陛下已经批准,着执政府下发相关的辅助资金,建城的费用骠骑将军只需自己出资其中的一半,另一半由帝国来支出。”
“是啊,所以前十年,司马公爵封地上的收入要上缴八成给予帝国府库。”
帝国贵族封地,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封地,大小贵族都至少要上缴四成的收入给予中枢,像是司马欣那种建设新城又由中枢投入资金的封地,则是看他们怎么来进行协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多少,规定确定时间限制和数额,那就算是契约完成。
要是认真的观察,其实吕哲统治的帝国与华夏历朝历代册封贵族在形式上差不多,像是韩信的封地是一个村庄,那么他就是一村男爵,也就是所谓的“村男”。司马欣将会拥有一座城,那个城是县的规模,所以是一县公爵,简称就叫“县公”。
其它的侯、伯、子爵位,也是在封地的基础上成为一名名拥有领地的贵族,相对于其它朝代的区别不过是,亭侯、里侯、村侯、乡侯、县侯、郡侯上面的不同,所谓不同就是没有那么多的“侯”,爵位上更近一步被细分了。
“季侯爵的封地选在了庐江郡的余干,徐侯爵的封地选在了会稽郡的句章,看贵族们选择的封地大多是选择有水系的地方,水运便利想必是已经深入人心啊!”
“淮阴边上只有一条小溪,也算是水运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