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精校版]

第109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没用错词,东胡人对南边的华夏族群比较怂,但是东胡人对同为草原部族的匈奴等等人却是凶悍得很,已经不止一次逼迫匈奴或是其它草原部族献上宝马、女人……等等任何想要的东西。
东胡人比较过份的一次,那是集结了将近二十五万到了匈奴的家门口,要求匈奴人让出从月氏人那里抢夺的一块地盘,并且那块地盘对于匈奴人来说还相对比较重要,可是匈奴人二话没说就同意割让了。
匈奴人为什么那么干脆?那是因为匈奴人几次与东胡人的交战都战败了。不是在搞笑,是匈奴人真的不断败给了对华夏族群那么怂的东胡人,而偏偏很多时候匈奴能与华夏族群中的秦国和赵国硬刚,似乎还刚赢了几次?
在那个历史阶段中,东胡人才是草原霸主,至于什么匈奴人、丁零人、浑庾人、屈射人、鬲昆人,他们面对东胡的时候只能不断地避让。
东胡的衰弱是要从内部分裂开始讲起,那是东南部的山地东胡和北面的草原东胡产生矛盾,随后北部东胡独立出去成为一个崭新的游牧民族,也即是所谓的鲜卑。
要是历史没有被吕哲改变,过几十年之后冒顿就该与鲜卑人达成谈判,双方联合起来才进攻虚弱了的东胡。
东胡战败之后,东胡这么一个部族等于是消失了,一部分被匈奴融合,一部分是被鲜卑融合,不少则是逃向了后世黑龙江区域,他们最后消失在了历史长河,所以通古斯野猪皮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东胡人的后裔,通古斯野猪皮应该是另外的部族。
韩王信跑去了匈奴那边,头曼南侵与他绝对脱不开关系,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参与南侵。
不是韩王信念着什么同族之情,是他被头曼给软禁了,因此才没有南下。也正是因为他被头曼软禁,现在才会安然地待在吉脱身边出谋划策,不然就该是被俘或者是跟着冒顿逃到了西域。
吉脱决定不在平原上与帝国骑兵交战,那是韩王信述说了一件事实,那件事实就是哪怕匈奴人是天生的马背民族,但随着马镫和改良马鞍的出现,匈奴骑兵的优势在帝国骑兵装备了马镫和改良马鞍,又有军械上的全面领先,实际上在骑战上匈奴根本就不再具备什么优势。
另外,韩王信还特别提到了一点,经历前前后后的战败和地盘丢失,吉脱统治的匈奴人已经剩下不到六十万,六十万的匈奴人中也就能集中不到十六万人用于作战。而先前头曼为了南侵已经召集了大量的精锐,新召集起来的十六万能有多少战斗力真的不太好说。
头曼带着匈奴精锐……好吧,其实就是年轻健壮的男子或妇女,他带着这一批人南下,一大部分是战死或者被俘,少量是跟着冒顿逃往了西域,实际上匈奴老家真的没有多少所谓的精锐了。
没有精锐,事实也证明帝国军队不怵于打骑战,那么在平原作战合适吗?显然对于吉脱匈奴来说非常不合适。
韩王信还问吉脱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现在事实上不止有一个匈奴,他们这些待在老家的是一部分,冒顿在西域也打出了匈奴的旗号。这样一来等于是匈奴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有继承人名份的吉脱匈奴,另一个是身为头曼大儿子的冒顿匈奴。
有两个匈奴,并且谁都知道冒顿根本不认可吉脱成为下一任的单于,这个才是韩王信觉得问题最严峻的一个。他向吉脱说得非常明白,对于老家这一边的匈奴来说,目前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帝国,是会使得匈奴陷入分裂的冒顿。他信誓旦旦地告诉吉脱,帝国是外敌,外敌只要有决心抵抗总是能够抗住,或许也能在未来某一天获得胜利,但是内部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很多匈奴贵族赞同韩王信的话,他们也是那么想,匈奴与外敌交战,哪怕是打不赢也能跑,不会说一时半刻就亡族,但是面对内部会出现两个声音才只最致命的,那样会使得匈奴分裂,而草原上已经有过无数次的证明,任何内讧或是分裂的部族最终只会消失不复存在。
好嘛,韩王信或许是真的那么想的,并且也坚信内部的敌人比正在侵略自己的外敌更加危险,然后他是真心不希望匈奴那么快完蛋,因为匈奴一旦完蛋了他真不知道该找哪一个“下家”来进行庇护。所以嘛,他将认为正确的建议说给了吉脱,吉脱询问那些匈奴贵族,先对付冒顿,然后再来对付正在入侵他们的帝国,这一项决议就出现了。
现在是个什么状况?是吉脱匈奴决定利用地形来拖住帝国的进攻,他们认为帝国没有可能长年累月地进行战争,只要拖上足够长的时间,帝国的入侵肯定会结束。
吉脱不止一次派人前往帝国,说是低三下四或者什么都好,先是尝试与帝国达成和解,不过看北疆战事爆发,显然皇帝不认为有什么可以和解的地方。
不能和解,吉脱改变了一下方式,打归打,敌人归敌人,然后匈奴……至少是他领导的匈奴愿意付出代价来赎回头曼。这个帝国暂时还没有给出回复。
估计就是因为帝国没有回复,让吉脱产生了有可能达到目的的感觉?他的确需要头曼回到草原,一旦头曼回去,至少冒顿就没有了自立的名份,那样一来匈奴依然还是一个匈奴,而不是变成两个!
第1060章 几无退路的匈奴
“他们会答应吗?”
“相信我,会的,他们一定会!”
这里是峻稷山北部,是匈奴的临时王庭所在地。
峻稷山其实就是后世蒙古的杭爱山脉以北区域的一处山脉,它临近蒲奴水、姑且水和匈奴河,西南部又有一处大泽和一条叫龙勒水的水系。
峻稷山以北还有一个山脉,那里现在叫燕然山,千八百年之后会叫杭爱山脉。
目前匈奴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局,单于头曼率军入侵南方,历时六年最终只有少部分逃脱,其余不是死掉就是被俘。
曾经人口已经将要逼近百万的匈奴,因为头曼在南边的败亡,导致失去至少二十万的青壮和附属的近小十万人口。
将近三十万的人口啊!哪怕是人口多如南边那些国家有个七八百万,十年内损失掉三十万人口肯定也是要劳筋伤骨,对于人口只有接近百万的匈奴来说,已经不止是劳筋伤骨那么简单,是将有可能崛起成为西部草原霸主的匈奴直接变成随时可能灭族的存在。
十分幸运的是,头曼南下的时候不止召集了匈奴本族的牧民,他还纠结了呼揭人、坚昆人和部分南丁零人,甚至是召集了一些戎人、狄人、犬人,导致的是经历南边的大败之后,草原上不止是匈奴一家承受损失,其余靠近匈奴的各个部族也是十分凄惨。
匈奴啊,有可能成为草原中西部霸主的部落联盟,恰恰就是因为那一段时间的强大,那些部族才不得不接受头曼的邀请一块南下抢劫,因为他们一旦不答应,头曼南下之前肯定是要先找一个部族收拾,立威之后才可能南下。谁也不想成为被立威的对象是不是?再则南下抢劫什么的挺好。
确实是挺好,头曼生出南下抢劫的念头,那是因为有南边的国家派人过来提出联盟。
什么联盟?就是齐国先提出向匈奴借兵和买马,又给予一些好处想要让匈奴进攻秦国,然后又有韩国和燕国也提出类似的要求,头曼立刻就觉得事情可以干。
那个时候秦国的统治已经接近崩溃,头曼在之前也有收到消息,说是秦国的皇帝正在准备出兵草原,要不是发生内乱,一个叫蒙恬的家伙就该领着三十万秦军进攻河套。
秦国要进攻匈奴,有了齐国、韩国、燕国的邀请和给予的好处,再联想一下南边人自己在内乱,不去抢一把的话,游牧民族还叫游牧民族吗?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吗?什么都对不起,所以果断招呼人手,反正就是南下干一票,抢劫财物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掠夺人口!
没有错,就是掠夺人口!草原上的部落是依靠什么变得强大?不是单纯的依靠本族人自然生育,其实是依靠战争进行人口上的掠夺。像是草原部落与部落之间作战,一般情况下就是击败然后杀死敌方首脑,剩下的部落民众其实是被进行吞并,可能是直接融合成为部落领民,但大多数是作为奴隶存在,女人则是成了生育的工具。
依靠自然生育需要的周期太长了,从怀孕到十个月之后娃儿出生,然后再从婴儿养育十几年使其成为劳动力,太长且根本就没有把握能不能让婴儿长大。
绝对不是在开玩笑,生活环境安定且食物不缺的中原地区,十个婴儿能够健康成长的一般是只有六成,中原固定居住的农耕民族都这样,经常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婴儿幸存率有多高?
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缺,对于想要壮大的国家或是势力来讲,时间则是更缺。
草原上的部落没有办法完全依靠自然生育来壮大人口,然而人口不多的部落在草原通常是被击败并兼并的存在,只有通过不断的胜利来进行兼并,谁的脚步慢了就会成为被兼并的对象,那是生存与灭亡的赛跑。
匈奴会逐渐成为中西部的草原霸主,那是因为匈奴一直在兼并战争中获得胜利。
吉脱曾经考虑过在帝国没有发动更大的入侵之前,他们抢先对周边的部族进行战争,但是很可惜的是不止一个人认为不能那么做。不是不行,不是无法,不是不合适,就是简单的不能。
匈奴周边还有什么其它的部族?还有呼揭人、坚昆人、丁零人、东胡人。呼揭人和坚昆人一直都是匈奴的传统盟友,匈奴在对月氏人发动战争的时候,这两个部族是站到了匈奴这一边。
呼揭人和坚昆人只适合用来团结,那么丁零人和东胡人呢?吉脱仔细思考了一下,又询问一些有经验的部落首领,甚至是很认真地寻求韩王信的意见,得到的答案是目前的匈奴根本就打不过丁零人或是东胡人。
不用匈奴去想要不要对丁零人或是东胡人发动战争,是东胡人抢先动手了!
东胡王集结了二十万的部队,他们放过了与之纠缠极深的浑庾,直接在东北部展开了入侵。
匈奴现在的确是分成了两个部分,不过不是吉脱匈奴和冒顿匈奴,是峻稷山的匈奴和狼居胥山的匈奴,冒顿那种打出匈奴继承者旗号但实际上没有多少匈奴人的存在,其实也只是名号,真正还生活着大多数匈奴人的是峻稷山和狼居胥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