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举!”
到处都是军官们的吼叫声。
一根根长矛如翻花一样落下,平平地指向前方,一瞬间,宁乡军的长矛方阵如同一只愤怒的刺猬,猛地膨胀开来。
第0405章 噗嗤噗嗤
“哗啦!”建奴本阵那边,又传来一阵脚步的声响。又有一队大约千余人的队伍整齐地向前开来。
同时,又上百个骑兵跃上战马。看样子,清兵觉得要想击溃这两千明军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接下来的追击,就是骑兵的活儿了。
听到号角,走在前面的那两百巴牙喇兵的速度明显地快起来,他们口中发出意义不明的吼叫,将盾牌全力顶在自己身前,准备迎接明军长矛手的第一波戳刺。
孙元在阵中看得忍不住淡淡一笑,建奴刀盾手的心思他最明白不过。这些巴牙喇兵武艺高强,若是单打独都,一个人打三到五个明军士兵不在话下。且身高力壮,如果换成别的明朝军队,他们只需用盾牌挡住长矛,然后将身子一侧,就能直接切进明军大阵中。以这个时代的明朝边军的训练程度和勇气,遇到这种情况,也只有崩溃一条路可走。
只可惜,清兵的战法遇到孙元的长枪右刺战术,也就是待宰的羔羊。长枪右刺破盾战术,在后世的军事论坛上可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对于如何破盾以及长矛方阵在冷兵器战场上该如何使用,网友们已经总结出一整套经验。甚至还有人依靠这套战术,写了几本架空历史小说。
前世作为一个军史发烧友,孙元对这套战法自然是耳熟能详。穿越到明朝之后,他也懒得费那个脑筋,直接照抄这个已经被网友们补充得极为完善的战术。
又经过两三年的实战检验,这一仗,以两千对五千,孙元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度。
最后的问题只是,清兵能够承受什么样的伤亡,又能坚持多长时间。
“轰隆!”就在一个瞬间,建奴的前锋已经扑到宁乡军阵前,剩余的一百多人同时朝中间一个收缩,队型密集起来。
“长枪,向右!”无数口令响起。
这样的口令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几乎每日都要听个上百次,已经深深地印在宁乡军每一个士兵的脑海里,已经成为下意识的行为。
“刺!”
“刺!”
“刺!”
口令中,几乎没有人有一丝的犹豫,无论眼前是否有敌人,无论敌人是否已经近得快要和自己鼻子碰鼻子,所有的士兵手中的长矛都瞬间向右一刺。
眼前,全是飞舞的枪杆子和雪亮的枪尖。
冲到最前头的巴牙喇军同时一呆,自己明明已经冲到敌人的跟前。按照正常情况,敌人应该当头一枪刺来才对,所谓棍打一大片,枪扎一条线。按照武术上的说话,扎枪,得以腰为圆心,利用腰力,侧身全力一刺。这一枪得刺得又平又直才算合格。
当然,自己也有信心用盾牌抵住敌人这一枪。接下来,就是最迅速的格挡和砍杀。
但敌人却偏偏放下自己不理,反朝旁边斜刺,即便是刺在空气里,依旧是虎虎风生的架势,这不是搞笑吗?难道这一队明军已经被我建州勇士吓傻了,连枪都刺不正?
可接下来所产生的战果,却让清兵突然发现,真正可笑的却是自己。
几百杆长枪从清兵防守虚弱的右侧,从盾牌于盾牌连接处的缝隙刺进来,深深没入自己的右肋。
有的人因为个头矮小,甚至直接被扎穿了脖子。
有武艺高强的清兵见旁边有长矛刺来,下意识地想回刀去挡,只可惜敌人的长矛从不顺手的一方过来,一时间却慢上了半拍。
敌人的长矛来得是如此之快,这才是真正的枪扎一条线。只不过,这条线是斜线。
这一队巴牙喇军人人身上都穿着铁甲,手中举着盾牌,头上还戴了一顶头盔。若是被刀劈中,也不过留下一到浅薄的白印子。只可惜,他们面对的是长矛。在这种戳刺类兵器之下,棉甲、铁甲就如同纸糊一样。
剧烈的痛楚瞬间夺去了清兵身上的力气和生命。
“啊!”冲在前前排的建奴几乎人人中枪,惨烈的号叫响彻底天地。这大概是清军和明军从天启年开始起来,历次作战中所发出的惨叫声最多的一次。
这叫声是如此的响亮,可刺出这一枪的宁乡军士兵却不为所动,几乎同一时间,所有人都瞬间将枪杆一转,将敌人的内脏搅烂,然后“喝”一声收枪。
这个动作,这一年半以来,在费洪、韶伟、犟驴子、温度健全等人的训练下,每天都要重复上千遍,早已经成了条件反射。
上百条鲜血同时标上天空,艳红淋漓,然后如雨幕一样落下,淋了下面的人一头一脸。
刚才火枪齐射之后的白烟尚未散尽,此刻,已经被血雨染成了瑰丽的粉红,尽显冷兵器战场那残酷的美丽。
血水扑了宁乡军士兵一头一脸,并顺着他们的眉毛、颧骨、鼻尖一滴滴往下落,却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擦,依旧是面无表情地平端着长枪,瞪着灰白色的眼珠子麻木地看着前方,恢复战斗状态。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稍微动一下,等待自己的就是军官们劈头盖脸的呵斥和惩罚。是绕较场跑二十圈,是一千和俯卧撑,是替战友梳十天马桶。那……实在是太可怕了,那种不堪回首的记忆,再不想来一次。想比之下,战场上的死亡又算得了什么?军官的呵斥、处罚、无休无止的班务会,触及灵魂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才是比死更叫人感到惧怕的事情。
这一排长矛有刺,又有超过六十个建奴倒在地上。死去的人一了百了,活着的人因为疼痛在地上不住翻滚,抽筋。
加上先前的火枪齐射,建奴的第一波进攻已经有超过五成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犟驴子提着枪斧站在方阵的一角,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心中郁闷到极点。本以为,这一仗打起来,又有这么多真鞑,怎么说也得来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厮杀才是。
可一场叫人热血沸腾的大战并没有发生,宁乡军士兵只需一个右刺、收枪,战斗就结束了。没有电光石火,没有爆风骤雨,没有雷霆霹雳,有的只只砍瓜切菜、杀鸡宰羊。
自己刚才挥了半天枪斧,也选择好了目标。可等到硝烟散尽,那些看起来强大到不可一世的敌人却已经躺在了血泊之中,这让犟驴子有种用尽全力一拳挥出,却打空了的感觉。
宁乡军很强这一点,作为军对的高级军官,犟驴子自然是相信的。可强成这样,却叫人难以想象。
长矛火枪战术宁乡军以前也不是没站战场上使过,滁州大战,和阿山的大战。那两战,倒还是有来有往,打得甚是热闹,不相今天这样简单。
经过了一年多的训练,这支宁乡军竟然强成这样?
这不是天兵天将吗?
后面的建奴显然被宁乡军这个战法惊住了,剩余一百来人同时呆了呆,停了下来。
后面,清兵的号角声又响起来,第二支开来的千人队已经缓缓逼近。接着,第三个千人队也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