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61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第0763章 新的考察
“任何一款主战坦克的研发,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和技术的沉淀才行的。”前往美国的飞机上,众人也在议论着。
这是一个庞大的军事考察团,考察的是方方面面,海陆空三军的人员都有,所以,是一架专门的包机,在上面,大家伙也就可以畅所欲言了。
秦振华是和贺老坐在一起的,刚刚上飞机的时候,贺老就招呼了他过来,所以,他也只能是坐在了贺老的旁边,另一边挨着的就是祝老,三个人在一起,讨论着这些。
这次要去考察,陆军考察的重点,自然就是M1坦克了,说起这种主战坦克来,秦振华也是很感叹的。
要说坦克技术,其实苏联人走的是最快的,苏联的装甲洪流,向来都是欧洲的噩梦,在没法从数量上抗衡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是走质量的道路,我虽然数量少,但是我一辆可以干掉你十辆。
拼消耗,欧洲各国可拼不起,美国也拼不起。
他们都想要有跨时代的坦克,也包括美国。
从6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研发一种采用全新技术的主战坦克,希望一举跳脱以往巴顿系列坦克的基本设计,实现一个飞越。
但是,美国人的技术,也无法一蹴而就,早期推出来的T-95,(不知道这个型号对不对,按说T开头的是苏联人的坦克才对,可能是设计型号吧)技术不成熟、问题丛生,很快就半途夭折了,他们于是只好继续沿用M-48坦克的技术发展出改良型的巴顿,也就是M-60坦克。
不过,美国人当然不会放弃,在和德国人的MBT计划告吹之后,美国陆军展开新一代XM1主战坦克的研发案,财大气粗的美国,走的是竞标的道路,克莱斯勒军品部门与通用汽车进行开发,经过评估测试后,克莱斯勒的设计获胜,最终演变成为了M1坦克。
在测试的时候,美国陆军也测试过德国的豹-2坦克,不过想想就知道了,美国人是绝对不可能要一辆德国生产的坦克的,仅仅是走一个流程而已。
量产型号的M1坦克在1981年正式在陆军服役,到了今年的时候,订单已经达到了七千多辆,显然美国陆军很满意,打算把这种坦克作为陆军的主力坦克了。
只是,让人唏嘘的是,虽然克莱斯勒的竞标获胜,但是却在1982年将其军品部门卖给了通用,所以生产M1的厂商就变成通用陆地系统,而XM1项目,也把X去掉,变成了M1坦克。
这点和F-15,F-16都有些类似,虽然是麦道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研发的,结果后来,卖给了其他的公司。
现在,说起M1坦克来,还是让人很感叹的。
“这款坦克,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和豹2坦克一样,它采用的是七对负重轮的结构,自身重量据说在55吨左右。”秦振华说道:“据说,它采用的是乔巴姆装甲,相当的结实。”
采用贫铀装甲的M1坦克,现在还没有出现,凭借着和英国的良好关系,M1坦克首先使用的,就是乔巴姆装甲了,这种装甲传说中的性能是相当好的,但是同时,另一个特点就是重了,这种装甲,重量相当的大!
“要说装甲技术,英国人还是很厉害的。”祝老在一旁感叹了一句。
国内也在研发陶瓷装甲,但是并不能一蹴而就,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经历过多少次失败才能够取得成果,这需要时间,还需要运气。
现在,国内也就是按照秦振华提出来的建议,先搞出来了玻璃纤维的复合装甲,总之,比普通的钢制装甲性能要提升一些,而且,在采用焊接车体之后,复合装甲这一层,其实是可以随时更换的,适应性更强。
“据说,德国的豹-2坦克,防护力也不咋地,所以,也在和英国商议,想要从英国人那里购买乔巴姆装甲,不过,估计英国人不会把同等性能的拿给他们。”秦振华说道。
豹-2的机动,火力都是相当强悍的,但是在防护力方面,那就不知道了,毕竟,这种数据各国都是严格保密的。
“M1坦克的设计师是谁?”贺老在那里问了一句。
“这句话,就把我们难住了。”祝老说道:“西方和东方,思想是不同的,文化也不同,在他们那里,还真说不出来谁是总设计师。”
就拿苏联来说,提起米格机,那就是米高扬,提起坦克,那就是莫洛佐夫,任何一个科研所,几乎都是用那个研发的一把手来命名的,靠的是人格魅力,所以,提起某种产品来,谁研发的?一下子就能说到某个名字。
但是西方不同,雄猫战斗机,够强大了吧?谁研发的?谁是总设计师?很少有人知道。
因为西方更加讲究团体的经验,讲究团队的协作,很少弘扬个人的能力。
很奇怪,虽然在电影中,经常喜欢塑造个人英雄形象,但是在研发中,他们更讲究团队协作。
听到祝老的话,秦振华笑了笑:“是啊,这个不好说,不过,我恰恰倒是知道,前段时间读了一份外文文献,这个M1坦克项目首席工程师,叫做莱特博士,他是一个很传奇的人,他参与了艾布拉姆斯坦克所有研发过程。所以,有资料将他成为M1坦克之父。”
虽然崇尚集体协作,但是在某些时候,还是会有报道的,比如说,说起美国人的蘑菇弹,那自然就会想到奥本·海默,而现在,说起这个M1坦克,还真的得提起这个莱特博士,别的不说,M1坦克用燃气轮机,就是这个老家伙极力坚持下最终采纳的。
于是,在飞机上,秦振华就给众人讲起来了这个莱特博士,这个人的经历也是很特殊的,他出身低微,1922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名叫牛顿的贫寒小村,在奥泽克小镇长大。
如果是在后世,这种阶层的平民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因为从小受的是技工教育,快快乐乐地成长,屁都不会,但是,当时那个年代,正是战争年代啊!
第0764章 M1坦克和莱特博士
六十多岁的莱特博士,西装革履,精神很好,这个年龄的他,正处于人生最巅峰的状态。
自从1950年,莱特进入克菜斯勒公司的兵器部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辉煌,6年后,他就成为了设计部的负责人。
之后的几十年里,他参与了多种装备的开发,高速两栖登陆车T-51重型救援车、HET-70重装备运输拖车、架桥车等等。其中最让他骄傲的,当然就是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也正是靠着这个成就,现在的他,已经成了斯塔菱兵工厂的厂长。
东方大国来的考察团,是来考察M1坦克的,自然就要到这个兵工厂来看看,虽然兵工厂已经从克莱斯勒变成了通用汽车旗下,并没有改变他的地位。
此时,他站在了工厂的门口,迎接着东方大国来的客人。
带队的自然是贺老,他走下车的时候,热情地向着对方伸出了手:“莱特博士,见到您很高兴。”
在来的陆上,听到了秦振华的介绍之后,对这个人有了很深的了解,下来正好又知道是这个人在迎接大家伙,贺老当然是很高兴了。
“很荣幸迎接贵方的到来。”莱特博士望着贺老以及身后的人,然后开始了介绍:“先带大家到我们的生产线上去看看。”
第一次走进M1的生产车间,第一个感觉就是高。
重工厂为了安装吊车等等各种设备,一般都建设的相当高,不过,眼前的车间依旧超出了想象的范围,这个车间的房顶,足足有己方的两倍高,以至于天车的高度,也才仅仅到了一半的房顶高度的位置,看起来就更加的空旷了。
在这里,一个个的工位上,M1坦克正在进入紧锣密鼓的生产之中。
面前的工位上,是一个坦克底盘,目前正在吊装发动机,几个黑叔叔在那里,指挥着头顶的天车,慢慢地把硕大的燃气轮机,小心翼翼地转移进入到了后面的发动机舱里。
“当年,我们在研发MBT70坦克上,总结了很多经验。”莱特博士在那里一边走,一边给大家讲解着:“当时提出来了设计构想,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要能够击败T-62和和T-72坦克;第二,价格要低廉;第三,要重视成员的生存率;第四,要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我们的M1坦克,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去研发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