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手动挡的时代,拉高速还可以理解,五个档的汽车,我就挂上三挡,油门踩到五千转,也能冲到一百公里每小时以上,在这种时候,发动机通过了高速运转,来实现的这些老司机老师傅嘴里所谓的磨合。
但是,后世的轿车,大部分都是自动挡的了,按照标准一百二来跑,很多车子甚至连两千转都上了不。
你拉高速,是为了什么目的?是拉高发动机转速,还是拉高车速?
这就是一个完全的伪命题了。
所谓的磨合,不过是为了让发动机,变速箱各种部件,在加工的时候粗糙的表面被磨光滑而已,达到理想的运行状态。实际上,随着发动机,变速箱等等在制造技术上的进步,其实在出厂之前,就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了,很多老司机老师傅们的经验,都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
(再感叹一下前面说过的那件事,哈佛H8的底盘敲击声,困扰了研究人员好几年,最后无奈,只能换上了采埃孚生产的车桥,结果,敲击声就没有了,跑了几万公里,拆开一看,一个铁渣都没有。自己配套厂生产的,一万公里,铁渣就不少了。)
现在,国内的工业其实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准了,大家按照那个时代的技术标准来看,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现在,看着这些人的表情,秦振华就知道他们的心中是带着怎样的疑虑的,其实,当拿到了奔驰柴油机的数据之后,秦振华的心中其实也是震撼的。
“奔驰的原装进口的发动机,在台架试车上,可以得到这样的数据。”秦振华说道:“而且,奔驰原装进口的发动机,现在已经提升到了四万公里换一次机油的标准。”
“多少?”庄自成惊讶地抬起自己的头来,看着秦振华,似乎是在听天方夜谭一般。
“在欧洲,四万公里,或者是五万公里,已经推广开来了,不过,东方大国的柴油质量不行,尤其是含硫量比较高,所以,我们或许会将换油间隔下调到三万公里,对于经常跑煤矿等恶劣环境状况下,可能会降低到两万公里。”
即使是这样,也比国内生产的柴油机的换油周期要间隔的多!
国内的汽车,为了保证发动机的运转良好,最多一万公里,就得换一次机油了,换出来的机油,铁屑就相当不少了,而现在,人家的发动机,已经能跑到四万,或者是五万公里换一次机油,这简直就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按照公司里面的规划,到了九十年代,会争取让这个标准达到十万公里。”米娅说道:“毕竟,我们知道,对于用户来说,换油周期越长,他们的经济效益就会越高。”
到了后世,十万公里长换油的重卡比比皆是,虽然有的司机心中疑惑,生怕把发动机给搞坏了,六万,八万就赶紧把机油给换了,但是,相比之下,那也已经相当不错了。
重卡都是搞长途运输的,跑一趟,少则四五百公里,多则一两千,两三千公里,如果一万公里换一次机油的话,那就意味着每跑个四五趟,就得换一次机油,一个月,得换两三次,每次都得耽误半天的时间,这当然是让司机不爽的,毕竟时间就是钱啊。
而现在,增加到四万公里,那就意味着只一个月换一次机油而已,如果一个月连四万公里都跑不到,那这辆车就没啥经济效益了。
或许家里有轿车的人得骂娘了,咱们轿车,怎么是五千或者一万公里换一次机油了?奸商,奸商!
这主要是因为轿车运行的里程短,重卡一个月就能跑几万公里,而轿车一年跑一万是常态,甚至还有更少的,而机油的最佳使用时间,不过是三个月而已,时间长了,就氧化了,所以人家让半年换一次机油也是有道理的。
道依茨发动机,如果用在军车上,军队是不在乎这些细节的,军队不在乎油耗,也不在乎维护保养的间隔,但是,民用重卡就不行了,最在乎的就是这些。
所以,如果计划将道依茨柴油机装配到奔驰重卡上来,那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了,你们以为可靠性已经很不错了,实际上,依旧不够!
换油周期放在一边,至少,发动机的这些实验时间,是必须要保证的!
“这个,咱们恐怕……”叶启明想要说,咱们恐怕办不到啊,原版的道依茨柴油机,估计都够呛啊。
要给奔驰重卡装配,就得上升到最高水平,这个怎么可能嘛。
“咱们要购进新的设备。”秦振华说道:“尤其是发动机精磨设备,如果将气缸内部的光滑程度提升一个数量级的话,做到他们要求的那个程度,还是有可能的。”
利用现有设备,是绝对做不到的,唯一的方案,就是采购新的设备!
这,可是要花钱的啊。
第0843章 引进设备
“没错,需要增加一套气缸精密研磨设备,从我们德国进口应该是最好的。”米娅在一旁开口了,附和着秦振华开口,似乎就是来推销设备的一样。
此时,秦振华在心中,其实也是感慨的。
当初自己可是口口声声地说,要让米娅给严把关,必须要按照奔驰的标准来,但是现在,甚至已经有些后悔了。
如果真的要达到这个标准的话,估计国产的零部件,大部分都不会过关,都得用原装进口的了,那样,价格肯定也会高高在上的。
德国本土的八十万,己方自己组装的也就是六十万,这种价格的降低,其实没有多大的用处,也不会切实地提高己方的重卡水平,不过就是一个组装厂而已!
不过,这也是一个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改良己方的技术,达到奔驰的标准,这样的话,立刻就能够让己方的卡车工业提升一个档次,同时也带来军用产品上的一次进步。
具体怎么做,就得看这些配套厂的选择了。
一机厂,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
一机厂有柴油机分厂,要生产大量的坦克用柴油机,69坦克还在出口,国内也有大量的59坦克要改进,都需要新的发动机,己方还有730马力,800马力,甚至是一千马力的坦克柴油机生产,除非是下定决心,扩建一个专门的发动机分厂,才能够继续生产这种车用的柴油机。
目前来看,不过是给斯太尔发动机搞一些配套而已,还没有做得太多,毕竟,专门扩建己方的工厂,投入太大了啊,现在已经铺开了那么多的项目,再上一个新的发动机工厂,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尤其是,道依茨发动机,是风冷发动机,而一机厂一直以来,都是在制造水冷发动机的,这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虽然风冷发动机没有冷却液,在很多地方都是方便的,但是,如果从发动机的性能上来说,水冷的发动机,始终是最合适的选择。
所以,一机厂并不打算涉足这种风冷柴油机项目,要装配这款柴油机,也绝对不是民用,注定就是给部队准备的。
他们是从阳渭厂过来的,在那里也做了同样的提议,但是,阳渭厂只说考虑考虑,看样子是没有下定决心。
这边呢?
这边的北华柴油机厂,比阳渭厂的处境要恶劣的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这里的工厂建立在深山之中啊!当年为了备战国家才建立的三线的厂子,而现在,在和平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时期,这种厂子的劣势就暴露无遗了。
眼前的技术人员,几乎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没有一个青年人,没有一个年轻的血液!
或许,估计有,但是,来不了多久,估计就得找关系调走了。
“引进国外的设备的话,那需要耗费资金啊,咱们厂里,怕是没有这个能力。”叶启明说道。
他们已经开始认真考虑起来了秦振华的建议了。
这几年,国家在不断地改革,他们这些厂子,也开始自负盈亏起来,现在虽然靠着制造道依茨柴油机,也实现了盈利,但是,这四五年来,总共才制造了一千五百多台,平均到一年上,就是三百来台的发动机,绝对算是一个小型的工厂了,利润负担了开销之后,就没有剩下什么了,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