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143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个图纸,看上去还是非常威武霸气的,有棱有角的车头,看上去威武壮观,同时,也可以看出结构来,这是一种长头卡车。
“是的,我们经过了反复研究,还是觉得长头卡车更加适合我们。”孙明远说道:“民用车辆已经开始进入平头时代了,但是,对于军车来说,提供足够的碰撞保护,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样也方便降低整车的高度,不过,这和普通的长头卡车不同,您可以看看比例,这个车头是没法容纳下全部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还有一部分动力单元,是进入到驾驶室内部的,它应该算半长头的结构。”
半长头,既有长头车的优势,又可以节省整车的长度,算是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了,此时,听到了孙明远这样说,秦振华仔细一看,果然发现车头虽然伸出来一段,但是并不是很长,看来,在设计上还是用心的。
“这个传动轴,看起来有些特别,怎么有两根传动轴?”秦振华问道。
拿起新的一章设计图纸来,就是结构图了,当看到底盘上的两根传动轴的时候,秦振华不由得问了起来,这根本就是不合常规的啊。
“是的,有两根传动轴,我们采用的是不同的动力传动路线。”孙明远说道:“一般的全轮驱动的车辆,发动机的动力出来之后,经过了变速箱,跟着就是分动器,通过分动器,把动力同时传递到前面和后面,但是,我们的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动力,经过了发动机,变速箱之后,直接传递到后桥,然后再传递到前桥。”
分动器,安排到了后轮的部位,这的确是有些古怪的,秦振华问道:“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好处就是,我们减少了一个分动器。”孙明远说道:“简化了结构,这个设计,是从日产GTR上得到的思路,这样设计,还可以让扭矩的传递更加合理。”
“好处就是,这套动力系统,可以不经过任何的改动,就直接用到民用车辆上去,毕竟军车的订单不够,这样设计出来的动力系统,可以匹配更多的车辆。”王二柱在一旁补充道。
听到了他的话,孙明远笑了笑,这个理由,不好意思说出来啊。没想到,一机厂的这些人,实在是太厉害了,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设计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民用的。
第1899章 智能化
民用汽车很少需要全轮驱动的,只要后轮驱动就可以了,毕竟,驱动轮越多,那就越费油啊!所以,普通的货车,动力几乎都是类似的,发动机纵置,后面跟着变速箱,变速箱的后面就是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后轮就可以了,根本就没有向前传递动力的需要。
如果要是按照普通的全驱车那样,在变速箱的后面,直接集成进去分动器,把动力传递到前面去,这样一来,那想要改民用车辆,就不容易了。
以军车的标准来打造民用车辆,也是一个发展潮流了,在很多专业的领域里,还是很吃香的,再说了,这套动力链,肯定是非常优秀的,如果要是不能用到民用上去,仅仅军用,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在这种思路下,他们决定搞这种特殊的全轮驱动方案,在后桥接出来传动轴,将动力再传递到前面去,当然了,这样做也是有着机械方面的好处的,可以让后轮首先获得动力,对于卡车来说,后轮主要承受车辆的重量,在这里传递动力,那也是非常合适的了。
看着这张结构图,秦振华也算是大开眼界了,在中卡方面,秦振华涉猎不多,这样搞,也是第一次见到,处处充满了新鲜感。
“我们经过反复的钻研,在一机厂的同志们的帮助下,已经算是解决了门式车桥的技术问题,所以,您可以看到,我们的车子虽然总体高度不是很高,但是,离地间隙却很大,秦厂长,当初您给我们提出了这个挑战,现在,我们终于算是完成了。”孙明远继续说道。
其中的技术有不少的,除了有这个动力链的问题之外,还有就是车桥的问题了,一汽厂想要重新把越野军车这块蛋糕捡起来,那就得比二汽厂的技术高很多才行,这些技术,都是高大上的,当初,为了能够研究这种门式车桥的技术,他们甚至是打算弄一辆车来测绘仿制的,后来价格太高,才不得不搞了个模型。
车桥已经装上了专门的测试车,进行测试了,效果还是不错的,只等着正式样车打造出来,就能够上路测试了,等到拿给军队看,军队绝对会眼前一亮的,这种车子,可是以前绝对没有的,军队肯定会大开眼界的。
听到了孙明远这样说,秦振华满意地点点头,能够勇于创新,能够开发新技术的公司,才能够有进步,而现在,听说了这些,秦振华非常骄傲,觉得这款车子的竞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秦振华继续向后翻了一页,这一页,是原理方框图了,看着上面的东西,秦振华感觉到自己的脑子又不够使了。
“这个智能电液耦合助力转向系统,是怎么回事?”秦振华向孙明远问道。
听到了他的话,孙明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自豪来:“秦厂长,这套系统,是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不同的路况,来匹配不同的转向助力。您应该知道,现在卡车上常用的是液压助力,这种助力系统,在低速的情况下,方向盘比较重,在高速的情况下,方向盘又比较轻,这是由于液压助力的工作原理决定的,无法更改。”
以前的时候,方向盘是没有助力系统的,比如老解放,完全凭借驾驶员的两个胳膊来抡方向盘,所以,原地打方向是不可能的,因为方向盘根本就打不动。后来,开始有助力了,发动机带动了一个液压泵,这个液压泵让打方向更加的轻松,但是,还是有些不足的,速度低的情况下,方向助力需要大一些,高速的情况下,方向助力需要小一点,速度越高,方向盘需要越稳才行,液压助力,刚好是相反的。
“现在,轿车上已经开始大量采用电子助力了,电子助力是利用电动机来帮助驾驶员转向的,这样可以实现速度越快,助力越小的方式,但是,电子助力的能量有限,无法给卡车使用,所以,为了综合这些助力系统的优点,我们研发了这条电液耦合助力转向系统,电动机和液压转向助力一起工作,实现用户的需求。”孙明远说道。
“这前面带着智能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秦振华问道。
“智能,当然就是说这套系统是智能化的了。”孙明远说道:“完全可以自动识别路况,来提供最合适的转向助力,其实,除了转向系统之外,我们还有先进的前后减震器与电控可调悬架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路面平整度、载荷感知、高度调整以及减震阻尼调整功能。这样,让越野功能就变得更加强大了。”
听到了孙明远这样说,秦振华睁大了自己的眼睛,他们实在是太厉害了!自己只是提出了一个传动系统采用自动挡,降低驾驶员的操作复杂程度,他们却做得很多,甚至连这种先进的高大上的电子控制系统,也都给用上了。
转向系统,采用智能控制,可以通过识别不同的路况,来决定给驾驶员提供不同的助力,同时,还有减震系统,以前的时候,车子的减震系统,那都是确定的,所以,卡车在空车的时候,减震硬邦邦的,过个减速带,可以把人颠起来,等到了重载的时候,车子的减震就被压平了,看上去随时都会断裂一样。
而现在呢?这款三代军卡,已经可以根据不同的路面,不同的载荷来调整了,这样,可以让驾驶员更加的舒服,空载的时候不会颠簸了,重载的时候也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在是太妙了。
“你们做得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先进的中型卡车,就将变成是一台智能化的卡车了,说不定,到了以后,还能智能驾驶呢,已经不需要驾驶员了。”秦振华说道,他这句话,其实是开玩笑的。
“是啊,这的确是一个发展趋势。”孙明远说道。
第1900章 未来的技术路线
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什么智能卡车的出现,虽然现在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快了,但是,想要实现智能驾驶,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呢,只不过,这已经是一个发展趋势了。
秦振华只是开玩笑,但是,孙明远说得很认真:“秦厂长,我们已经预感到了,以后的时代,肯定会进入智能驾驶的,所以,我们现在的这些技术储备,也是为了以后打基础的。”
听到了孙明远这样说,秦振华有些吃惊,他当然知道,孙明远说的这些意味着什么,任何的事情,都要提前布局,如果等到别人已经发展起来了,到时候再去研究,就已经太迟了。
只是,一汽厂他们搞的是汽车,在这个方面,他们最精通,一机厂搞的是坦克,在坦克的领域里,说起智能化来,还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的。
“现在,汽车技术必须要突破自动变速箱和先进的助力转向系统,这样就是自动驾驶的前提,没有人在上面,也需要能操作汽车,所以,车子必须要能自己开起来,自己挂挡,自己前进后退,同时,也需要自己转向。”孙明远说道:“现在这样,有了自动变速箱,车载电脑只要发出信号,车子就能自己开动起来,同时,有了先进的助力转向系统,以后即使是没有人操作方向盘,也能够进行转向操作,这些,都是给未来的自动驾驶打基础的。”
一汽厂在研究这种军用越野卡车的时候,投入了大批的资金,他们的这些投入,当然是有意义的,这就是给未来打基础的。
听到了孙明远这样说,秦振华感兴趣了:“未来的卡车,要是真的能实现自动驾驶,这将会是一场巨大的进步啊,物流效率会更高,当然了,司机可能会失业。”
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外面的道路条件越来越好,汽车也是越来越多,秦振华非常好奇,一旦实现了自动驾驶,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的,汽车不需要驾驶员了,这可以大大地提高通行效率,但是同时也意味着驾驶员这个职业的消失。
“是啊,这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过,这一切,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孙明远说道:“二十年,甚至更多,而且,自动驾驶在开始的阶段,也注定不会大量使用,只是在某些特殊的领域里,比如说在码头上,那些搬运集装箱的短途的卡车,就可以首先实现自动化,在封闭的道路上测试,等到一切成熟之后,才可能会上路。”
孙明远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前景了,现在,他们就是要一步步地向那个方向走,虽然可能要很久,但是,必须要提前预研。
“我们国家,以前是落后的,所以,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很多技术都有不足,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跟进,最终才能够实现我们的超越,在卡车领域上,我们就在努力追赶世界的潮流,到了以后,智能化时代,或许我们还能引领时代的发展呢。”
孙明远对此是充满信心的。
秦振华也很高兴:“没想到,你们居然能够深谋远虑到这种地步,我对你们的工作很满意,希望以后,我们还能有更多的合作,对了,你们的这个未来的卡车,还有什么想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