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就已经哭了出来,在场的人,个个都是脸色一变。
“祝老他怎么了?”秦振华问道。
“他已经去世了。”助手说道。
这话一出,秦振华顿时就感觉到自己的眼泪唰的一下子,跟着就下来了,祝老永远地离开了。
在秦振华研究坦克的生涯里,一直都活跃着祝老的身影,当年刚刚来到一机厂的时候,祝老就已经认识秦振华了,给了秦振华很多的帮助,从最开始的122工程,到后来的一个个的项目,都闪现着祝老的身影。
当初的80坦克,85坦克,都有着祝老的心血,到了三代坦克立项的时候,祝老更是以花甲之年,承担起来了总设计师的任务,因为他少了一条胳膊,不知道出了多少次意外,曾经着急拿文件,身体失去平衡,摔落下来,肋骨都断了,还是坚持着开完了会议才去医院。
到了坦克试车的时候,因为发动机频频出现问题,祝老更是跟着坦克,一起测试,不知道吃了多少哭,受了多少罪,终于换来了阅兵式上三代坦克的身影。
后来,祝老虽然退入了二线,但是依旧还是在忙来忙去,也经常来一机厂,秦振华还很多次请祝老担任要职,祝老拖着年迈的身体,在为祖国的坦克制造,尽最大的努力啊。
一直到最近这些年来,祝老的年龄太大了,才在首都那边生活,很少来到一机厂了,少了祝老,总感觉到空荡荡的,就像是今天这次会议,如果要是有祝老参加的话,那肯定也会更加的丰富的。
只是没想到,祝老居然去世了。
“祝老这一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是也是青史留名,他无愧于我们祖国的军工奇才啊。”在场的一名老领导,感慨地说道。
祝老出生在旧中国,曾经上过黄埔军校,目睹了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后来毅然离开了黄埔军校,来到了延安,在抗战年代,就曾经搞各种土法的军工,等到战争结束之后,祝老更是积极地学习文化知识,后来,在一次试炮中,不幸炸掉了右臂。
对普通人来说,就会意志消沉下去了,但是,祝老不是,他伤好之后,继续学习和创造,在军工事业上不断发展,尤其是三代坦克,更是在他的主持下研发出来的。
祝老的一辈子,都在和军工打交道,是秦振华的老师,更是他学习的榜样,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秦振华都是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祝老的,对他非常的尊重和崇拜。
祝老在退休之后,获得了大批的奖励,但是,这些奖励他都没接受。
第1990章 默哀
“祝老的为人,值得我们所有人钦佩啊。”一名技术人员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道:“十年前,祝老就已经被评为咱们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特聘科技带头人,每月补贴4000元。两年后,集团授予他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一次性奖励20万元。但是,这些补贴和奖金,都被他拒绝了,他当时就说,三代坦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一起做的工作,要把更多的荣誉给年轻人,他们更需要。”
祝老的人格,是最让人钦佩的,听到了他这样说,身边的人也哽咽着开口了:“是啊,祝老的手下,出现了大批的院士,科学家,但是,祝老自己却没有什么名誉,他把所有的荣誉,都给了年轻人。”
“祝老为人清廉,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难得了。”又一个人开口说道:“当年,咱们研制三代坦克的时候,祝老经手了大量的经费,但是,他把这些钱都用到了坦克研发上,他从来都不请客送礼,也不随意接待人,而且,公私分明,出差如果和公事无关的话,祝老就会吃住自负,祝老从都不在食堂吃饭,生怕食堂照顾他,每次都是让他的司机去食堂打饭,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
“是啊,这些年来,祝老一直都非常的简朴,他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简单的十几平米的房间,用的都是旧东西,连个转椅都没有,就是一个简单的木头椅子,上面绑了一个棉布垫子,经过下属的反复建议,祝老才终于同意给他的办公室安装一台空调。”
“是啊,咱们每次去祝老家,都会觉得他的家里太简陋,他住在六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房里,水泥的地面,大白刷的墙壁,一切都是旧的,房子还很阴冷,不知道有多少次,要给他更换住房,祝老是一直都不肯,甚至还专门给组织写信,不让为他的住房操心。”
“是啊,不少人都不明白,也有人说祝老太傻了。后来,祝老曾经问过我,说我傻吗?当时,我回答说,要是按照现在的人的眼光看,您的确是傻的,当时我也真是太大胆了,不过,祝老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我这样说了,他也绝对不会生气的。”这名技术人员更是沉浸到了往事的回忆之中:“祝老说,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我已经很满足了,跟我一块参加革命的人很多都没有活到今天。”
祝老的品德是高尚的,时代在改变,但是,他的初心却始终都不变,当年,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的,很多都牺牲了,祝老能够活下来,已经很知足了,所以,各种优厚的物质条件,在他的眼里看来,都不算什么,祝老也根本就不在乎什么。
听着这些话,不断地有人抽泣起来,而秦振华的眼睛里,泪珠已经不断地滚落下来了。
当祝老活着的时候,这些或许都是发生在祝老身上的一件件的小事,现在,祝老已经离开了,大家回忆起来祝老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家却都发现,祝老的精神是那么的高尚,祝老无愧于一个优秀的军工人员啊!
“听说,祝老就算是在弥留之际,也没有忘记,要求家人给他交一笔三万块钱的党费。”负责前来报信的人说道。
“现在,让我们面向东方,默哀三分钟。”秦振华说道:“让我们为祝老送别吧。”
所有人都转向了东方,那里,是祖国首都的方向,也是祝老离开人世的方向,他们都低着头,默默地站立着。
秦振华的脑子里,也想起了和祝老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当年,祝老负责研发三代坦克项目,吃了多少的苦,来回在首都和一机厂这里奔波着。就这样,等到三代坦克研发出来之后,还节约出来了大笔的经费,这些经费,都转交给了秦振华,让他继续研制三代坦克的改型。
祝老的身上,带着老一辈的军工人员最高尚的品德,他们不在乎个人的享受,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他们很知足,相比在战争年代倒下的同伴,他们已经很幸福了。
为了祖国的军工建设,有多少像祝老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付出着啊,可惜,祝老看不到祖国的先进的坦克的出现了。
自己一定要踏着祝老的足迹,继续走下去,一定要继续研发先进的坦克,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啊。
三分钟的默哀时间结束了,但是,大家并没有停止,反倒是哭声越来越大了。
一机厂的路灯,也都灭了下来,只有祝老以前工作过的地方,还在亮着灯光,无数人都在为祝老的离开而默哀。
“祝老已经离开了我们。”秦振华说道:“但是,他的精神永远都会流传下来,祝老的身上,展现着老一代的兵器工业的研发人员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接过祝老的精神大旗,继续为祖国研制先进的坦克而奋勇前行。现在,让我们举起酒杯,为祝老送行。”
大家都举起了酒杯来,只是,这酒并没有喝到肚子里,而是撒到了地上,就在浓郁的酒香之中,似乎又出现了祝老的影子。
对很多人来说,这一夜,都是难眠的。
刘大军也没有离开一机厂,这天晚上,就在秦振华的宿舍里,和秦振华挤在了一张床上,两个大男人,老男人,又谈起来了过去的点点滴滴。
当初,刘大军和秦振华是对手,后来,在战场上,终于算是和好了,再然后,就成了好朋友,这一路走过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啊。
或许,两人也会有一天,像祝老一样离开,但是,两人都不会留下遗憾,因为两人,都没有虚度此生,两人都干下了一番事业,都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把自己的一生,全部都献给祖国!
第1991章 红皮笔记本
祝老的追悼会是在首都举行的。
这一天,天阴沉沉的,似乎就连老天都不愿意露出笑脸,在榆树林大院里,无数的黑压压的人站在广场上,听着前面的主席台上的人在讲话。
“祝老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精神依旧存在,而且还会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