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精校版]

第107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且,为了这次出行,我可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呢。”聂倩倩继续说道。
“好啊,那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下塔吉尔设计局吧,咱们这次出行的第一站,就是乌拉尔。”
第1351章 聂倩倩的介绍
作为一名记者,才去采访之前,肯定是要将采访对象研究的透透彻彻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现在,为了这次苏联之行,聂倩倩那可是准备了很久了,如果说起专业的程度的话,聂倩倩绝对比得上一名专门的情报专家了。
“我们知道,苏联有五大坦克生产基地,三大坦克设计局,下塔吉尔的坦克设计局,其实开始并不著名,当二战结束之后,很多时候,下塔吉尔坦克设计局,是一个存在感很不强的坦克设计局,其实,他们的研发能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他们的设计局的前任总设计师卡尔采夫,更是才华横溢。”聂倩倩开始介绍起来:“众所周知,T-72坦克是卡尔采夫的杰作,实际上,早在这款坦克之前,下塔吉尔就已经有现代化的坦克设计方案了。这就是T-64坦克的竞争者。”
“T-64坦克的竞争者?”听到了聂倩倩的话,不仅仅是一机厂,其他的工厂的人员,以及军方的代表,都睁大了眼睛,他们对这些,知道的还真不多。
T-64坦克横空出世,整个西方的地面部队,都在瑟瑟发抖,只是,很少有人提及在苏联的军工发展上,T-64坦克的竞争者。
“当时,莫洛佐夫设计局,也就是苏联坦克设计局的领头羊,研制新的坦克,项目代号是430工程,它的竞争对手,就是下塔吉尔设计局的140工程,当时,这个140工程要稍稍保守一些,同时,加上卡尔采夫不怎么出名,莫洛佐夫在苏联的影响力很大,所以,430工程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名鼎鼎的T-64坦克。”聂倩倩开始介绍起来了。
“但是很快,苏联人就发现不对劲了,T-64坦克是跨时代的,和T-62这种过渡产品完全不同,它用上了高大上的自动装弹机,还有一系列的新鲜的装备,但是,高科技,就代表着不可靠,至少在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聂倩倩说道:“进入了苏联军队之后,坦克兵们是苦不堪言。实在忍受不了,装甲兵总局就决定研制一款简化版的,成熟款的坦克,这个时候,他们就想到了下塔吉尔的140工程。此时,这个140工程,已经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先后有了165.166,167过程的代号,这款简化版的T-64坦克,被叫做172工程,可以看到,相比其他的坦克设计局,下塔吉尔的特点就是稳重,他们不片面追求先进的坦克,始终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不断地发展,提升,其实,走的路线,和我们一机厂是差不多的。”
“把咱们一机厂和下塔吉尔相比,我是该说荣幸呢,还是说大言不惭呢。”秦振华在一旁笑着说道:“要是咱们是下塔吉尔,那谁是莫洛佐夫?幸亏祝老不在这里。”
虽然说这次考察很重要,很难得,但是,在123坦克样车下线之后,祝老就一心扑在了这辆样车的测试上,就连这次考察都在深思熟虑之后放弃了。
对他来说,到苏联走走看看很有用,但是,现在时间宝贵,耽搁不起,哪怕是123坦克赶不上今年的阅兵了,祝老依旧希望可以能够在年底的时候,就结束底盘的研制,让这款三代坦克的研发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祝老不在,也只有秦振华敢开玩笑,一个走的是踏踏实实不断改进的路子,一个走的是高大上的路子,一下子搞出来三代坦克,同时,这其中也隐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祝老搞的三代坦克,稳定性会提高上来吗?会不会像T-64坦克那样,虽然说性能很先进,但是在使用之中,会因为用了太多的先进技术导致不成熟?
“咳,咳。”聂倩倩咳嗽了两声,对于秦振华的这个玩笑话,她也不敢开口直接接话,毕竟,这背后议论祝老,可不太好,秦振华和祝老关系铁,自己可没有那么亲近啊。
“这名卡尔采夫设计师,胆子很大,上级给下达的方案,是在T-64坦克的基础上改进,但是,他却几乎是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了172M坦克,在苏联,这种违背上级命令的做法,甚至是会带来杀生之祸的。”聂倩倩继续说道:“还好最后皆大欢喜,一代名车横空出世,所以,对于苏联的各个坦克设计师来说,我个人,最佩服的就是这名卡尔采夫先生,他的身上,有很多的光彩。”
说完,她又看了秦振华一眼,然后说道:“和秦厂长,有很多相似之处啊。”
秦振华无奈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又看了看身边的妻子王晓玉,此时,王晓玉也是笑靥如花,开着他的玩笑:“喂,秦厂长,没想到,你居然和这个卡尔采夫设计师很像啊,他是不是你在苏联的大哥啊。”
听的秦振华是脸色一变,喂,你这说话,没大没小的,他那年龄,当我大爷都够了,怎么还能当我大哥?我才三十岁,他已经要六十岁了好不好?
“卡尔采夫先生,1922年出生,1942年毕业之后在前线担任一名坦克的机械师,战争结束后,读了装甲兵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49年被分配到下塔吉尔厂工作,他在下塔吉尔工作的时候,工作能力强,成绩优异,很快得到大家的赏识。所以,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跨越了几个职务台阶,当上了总设计师,一当就是16年,现在虽然已经退居幕后,但是据说依旧是下塔吉尔的顶梁柱,所以,我们如果去的话,很可能会是这位老先生负责接待。”聂倩倩在说下塔吉尔的资料的时候,主要是说卡尔采夫的,毕竟,对于苏联的体制来说,一个设计师,就是一个设计局的灵魂。
她是做记者的,主要采访对象,自然也是人了。
四年的时间,从一个工人,爬到了总设计师的位置,和自己相比,是强呢,还是弱呢?秦振华望着聂倩倩投来的目光,就知道她此时想要说的,肯定就是这个问题了。
自己当厂长,是今年才当上的,十几年的时间,当然不如卡尔采夫,但是,如果说掌握设计的权力,当一把手的设计师的话,在厂子里,似乎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吧?记得那个时候,找了几个人,在一机厂的招待所里面绘制122坦克的设计图,要是从那个时候算的话,就比卡尔采夫还厉害啊。
不好,着了聂倩倩的道了,我干嘛要和人家比?他是他,我是我,这个聂倩倩,真是的。
第1352章 初到下塔吉尔
当年,苏联刚刚建立,从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度的国家,向着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发展,除了莫斯科周边的工业在迅速发展之外,就是乌拉尔地区了。
这里有着庞大的乌拉尔山脉,在山脉里面,有着数不清的矿产,所以,借助着这个条件,苏联在这里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
等到二战的时候,苏联的西部最繁华的地区,都受到了德国的侵略,大批的工业向东转移,来到了乌拉尔地区,那是乌拉尔最辉煌的时期,整个苏联的工业,几乎都在这里了,数不清的坦克装甲车,飞机大炮,从这里生产出来,源源不断地向着前线输送。
战争结束之后,大批的工业开始回迁了,但是,已经建成的工业区,又不能就这样浪费掉,肯定是要继续运转起来的。
下塔吉尔设计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大名鼎鼎的科京设计局,莫洛佐夫设计局的人都回去了,留下来的,就是一些没后台没背景的人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卡尔采夫才会有这样的机会,四年之内就爬到了设计师的位置,毕竟,有能力的人,早就回去了,谁愿意留在苏联的腹地,在战争年代是安全的大后方,在和平时期,这里简直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虽然有一个个的工业城市,也是相当荒凉的。
有人却在这里扎扎实实地坚守了下来,比如卡尔采夫,在这里还干出来了轰轰烈烈的事业。
苏联的势力是庞大的,他们不仅仅要自己装备,还要给阵营里面的其他国家装备武器,在这方面,又需要考虑到军工安全问题,所以,只能出口低档的武器。
比如说,战机方面,苏27是自用的,米格29是出口的。坦克方面,T-64,T-80全部自用,这样就可以保持住军工的秘密了,而T-72这种低档货,就可以卖出去赚钱了。
不仅仅是直接卖出去赚钱,他们甚至还把生产线出口了,除了苏联本土之外,还有好几个国家,都可以生产T-72坦克。
正是因为这样,东方大国才能得到T-72坦克,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把T-72坦克的生产基地开放给东方大国的人参观。
当然了,这也是有目的的,东方大国的空军正在参观他们的战机,有装备的需求,而东方大国的陆军来这里参观,万一可以把坦克再卖给他们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卡尔采夫迎接了东方大国的代表团一行。和聂倩倩推测的一样,卡尔采夫并不是下塔吉尔设计师的现任的总设计师,此时下塔吉尔的总设计师,叫做韦涅季科托夫,他是卡尔采夫的好朋友,当年在装甲兵学院的时候,就已经是同窗好友了。
1969年,卡尔采夫就被从总设计师的位置上撸下来了,不知道是否和他移花接木搞出完全不同于T-64A坦克的简化版,而是创新的T-72有关系。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卡尔采夫的身份,才更加符合接待的要求,他不会透露出来最新的T-72的机密。
六十多岁的卡尔采夫,身形有些瘦削,精神依旧是饱满的,他站在那里,笑着和一众人握手:“欢迎各位的到来,经过了几十年,我们的手,又重新握到了一起啊。”
这句话,是充满了亲切感的,想当年,正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一机厂才建立起来的,当时,援建的苏联专家是不少的,东方大国的技术人员,是从苏联专家手里学到了不少的。
现在,想起那段岁月来,也是不由得让人感叹。
负责带队的秦老,笑呵呵地回答道:“是啊,我们的手,又重新握到了一起,希望可以一直下去啊。”
“和平是世界的主旋律,我们相信,两国之间的友谊,一定会继续下去的。”卡尔采夫说道:“各位,请到我们的工厂参观。”
一般来说,苏联的军工布局是一个设计局,对应着一个设计所,设计所管设计,军工厂负责制造,下塔吉尔的设计局是负责设计的,生产则是同样位于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
这个厂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1817年,当时,这个厂叫做梅尔科夫采金厂。顾名思义,这个工厂是用来处理当时在附近发现的金矿的工厂,不过,仅仅用了12年的时间,金矿就被开采干净了。
之后,这个工厂也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被关闭和废弃。这个时候,一位在俄国工厂任职的英国工程师注意到这个被遗忘的工厂,接盘下来,建立成为一家生产各种机器的私营企业。并且不断发展,成为了19世纪末是俄国八大最佳企业之一。它生产的产品品类众多,包括:蒸汽机和锅炉、金属加工车床、起重机、牵引机、轧制机、采金挖掘机等等。


章节目录